搜索
首页 《送丁明府赴紫溪(一作唐山)任》 金徽玉轸肯躇蹰,偶滞良途半月余。

金徽玉轸肯躇蹰,偶滞良途半月余。

意思:金徽玉轸肯犹豫踟蹰,偶然拖延好道路半个多月。

出自作者[唐]罗隐的《送丁明府赴紫溪(一作唐山)任》

全文赏析

这首诗《金徽玉轸肯躇蹰,偶滞良途半月余》是一首优美的七言律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旅途中的风景和情感变化。 首联“金徽玉轸肯躇蹰,偶滞良途半月余”描绘了诗人旅途中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的感慨和无奈。金徽玉轸,是古代琴的标志,这里用来形容琴声的美妙,也象征着诗人的才情和气质。而“偶滞良途”则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的无奈和迷茫,因为他的行程被意外地滞留了半个月。 颔联“楼上酒阑梅拆后”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楼上酒阑,梅树正在盛开,景色优美。而“拆”字则表达了梅花的盛开和凋谢,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诗人的孤独。 颈联“栾公社在怜乡树,潘令花繁贺版舆”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友人的感激之情。栾公是诗人所在地的官员,他怜惜故乡的树木,而潘令则是诗人的友人,他为诗人送行并赠送了花繁的贺版舆。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友人的感激之情。 尾联“县谱莫辞留旧本,异时量度更何如”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和担忧。他希望县谱能够留下他的旧本,但同时也担心未来会发生什么变化。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矛盾和不安,也透露出他对未来的不确定和迷茫。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风景和情感变化,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友人的感激之情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和迷茫。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金徽玉轸肯躇蹰,偶滞良途半月余。
楼上酒阑梅拆后,马前山好雪晴初。
栾公社在怜乡树,潘令花繁贺版舆。
县谱莫辞留旧本,异时量度更何如。
作者介绍 罗隐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关键词解释

  • 半月

    (1).半亏之月。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沅水》:“ 沅水 ,又东歷 临沅县 西,为 明月池 白壁湾 ,湾状半月。” 北周 王褒 《从军行》:“平云如阵色,半月类城形。” 唐太宗 《秋日即目》诗:“落野分星箭,弦虚半月弓。”
    (2).半个月。 唐 皮日休 《奉和鲁望白菊》诗:“已过重阳半月天,琅华千点照寒烟。”《宋史·食货志上二》:“二税须於三限前半月毕输。”

  • 金徽

    读音:jīn huī

    繁体字:金徽

    意思:
     1.琴上繫弦之绳。
      ▶南朝·梁元帝《秋夜》诗:“金徽调玉轸,兹夕抚离鸿。”
     
     2.指用金属镶制的琴面音位标识。
      ▶唐·李肇《唐国史补》卷

  • 玉轸

    读音:yù zhěn

    繁体字:玉軫

    意思:(玉轸,玉轸)

     1.天子车舆的美称。
      ▶南朝·梁·张率《河南国献舞马赋》:“无逸御于玉轸,不泛驾于金舆。”
     
     2.玉制的琴柱。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