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慈乌夜啼》 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

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

意思:唉!这只是人,他的心不如禽兽。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慈乌夜啼》

全文赏析

这首诗《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是一首对慈乌的深情赞美,同时也对人类的某些行为进行了反思和批评。 首先,诗人通过描绘慈乌失去母亲后的悲痛,表达了对慈乌深深的爱和同情。慈乌在白天黑夜都不离开树林,夜夜啼哭,声音中充满了哀怨和诉说,表达了慈乌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法承受的痛苦。这种情感表达非常生动,让人深感慈乌的痛苦和无助。 接着,诗人对其他鸟类进行了对比,指出并非所有鸟类都没有母爱,只是人类有时会忽视或缺乏对亲情的重视。吴起母丧而不临的行为被诗人批评为不如禽兽,这表明诗人对人类情感的冷漠和自私表示了不满。 最后,诗人将慈乌比作曾参,赞美了慈乌的慈爱和孝顺。这不仅是对慈乌的赞美,也是对人类的一种启示,提醒我们要更加珍视亲情,更加关爱他人,尤其是那些需要我们帮助和支持的人。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慈乌的悲痛和孝顺,表达了对亲情的赞美和对人类行为的反思。它提醒我们要更加珍视亲情,关爱他人,尤其是那些需要我们帮助和支持的人。同时,它也让我们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和伦理标准,是否能够更好地关爱他人和社会。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
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
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
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
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
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不如

    读音:bù rú

    繁体字:不如

    英语:not equal to

    意思:
     1.比不上。
      ▶《易•屯》:“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谚曰,积

  • 嗟哉

    读音:jiē zāi

    繁体字:嗟哉

    意思:叹词。
      ▶汉·马援《武溪深行》:“滔滔武溪一何深,鸟飞不度,兽不敢临,嗟哉五溪兮多毒淫。”
      ▶《后汉书•耿弇传论》:“嗟哉,义重于生,以至是乎!”唐·韩愈《嗟哉董生行》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