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山猎兽者,是以罗致之。
意思:火烧山狩猎野兽的人,因此罗导致的。
出自作者[宋]杨冠卿的《甲辰季冬残腊大雪主人以糟玉面狸及尊酒为饷》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白描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一只南山白额虎的生活和习性,同时也揭示了人类对野生动物的猎杀和破坏。
首先,诗中描述了这只白额虎的凶猛和残忍。它被捕捉到陷阱中,被猎杀者割下皮肉,吃肉饮血,表现出极度的暴戾。而与之相对的,是诗中描绘的文狸——一种外表柔顺、面容丰满的狸猫,与世无争,却也难逃危机。这种鲜明的对比,揭示了野生动物在人类猎杀下的生存困境。
其次,诗中也对人类的行为进行了反思。诗人对那些为了满足口腹之欲,不惜捕杀野生动物的人表示了不满。他们用巧妙的手段引诱猎物,然后将其捕杀,这种行为无疑是对生态平衡的破坏。诗人对这种行为表示了谴责,同时也对那些厌弃肥甘之味,倡导保护野生动物的人表示了赞赏。
最后,诗人在结尾处描绘了年关将至,大雪纷飞的场景。在这样的环境中,猎杀者还在饮酒作乐,不顾野生动物的生死。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这种行为的讽刺和批判。
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远,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反思,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对生态平衡的关注。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描绘动物的佳作,也是一首呼吁人们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