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芍药四首》 对花未免须酣舞,到底昌黎是楚狂。

对花未免须酣舞,到底昌黎是楚狂。

意思:对花不免要喝酒跳舞,到底昌黎是楚国的狂人。

出自作者[宋]邵雍的《芍药四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一位女性的美丽和风姿。 “含露仙姿近玉堂,翻堦美态醉红妆。”这两句诗首先描绘了这位女性的形象,她仿佛是来自仙界的花朵,靠近了华美的宫殿。“含露”一词给人一种清新、纯净的感觉,仿佛她身上散发着自然的气息。“近玉堂”则暗示了她的地位和尊贵。“翻堦美态醉红妆”则进一步描绘了她的风姿,她的美态让周围的红色妆容都为之陶醉。 “对花未免须酣舞,到底昌黎是楚狂。”这两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女性的赞美之情。诗人说,面对花朵,她难免会欢快地跳舞,这表明她内心的喜悦和快乐。而“昌黎”是韩愈的别号,“楚狂”则是孔子弟子接舆的别号,诗人用这两个别号来赞美这位女性,表达了他对她的敬仰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女性的美丽和风姿,表达了诗人对她的赞美之情。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的态度。 此外,从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来看,这首诗采用了生动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使得诗歌更加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同时,诗人也运用了典故和历史人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使得诗歌更加具有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含露仙姿近玉堂,翻堦美态醉红妆。
对花未免须酣舞,到底昌黎是楚狂。
作者介绍 邵雍简介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一说生于范阳,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少有志,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并悟到“道在是矣”,而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

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邵雍30岁,游历河南,因将父母葬在伊水(河南境内南洛水支流)之上,遂而成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定居洛阳,以教授为生。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关键词解释

  • 昌黎

    读音:chāng lí

    繁体字:昌黎

    英语:Changli

    意思:
     1.唐·韩愈世居颍川,常据先世郡望自称昌黎(今河北省·昌黎县)人;宋·熙宁七年诏封昌黎伯,后世因尊称他为昌黎先生。
     

  • 未免

    读音:wèi miǎn

    繁体字:未免

    短语:在所难免

    英语:(adv) truly; rather a bit too

    意思:
     1.不免,免不了。
      ▶《孟子

  • 楚狂

    读音:chǔ kuáng

    繁体字:楚狂

    意思:《论语•微子》:“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邢昺疏:“接舆,楚人,姓陆名通,字接舆也。
      ▶昭王时,政令无常,乃披髮佯狂不仕,时人谓之楚狂也。”后常用为典,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