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寄卫太常二首》 孰知为郡乐,未慊过都留。

孰知为郡乐,未慊过都留。

意思:谁知道当郡音乐,没有满足过都留。

出自作者[宋]苏泂的《寄卫太常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充满了道义和功名的矛盾,同时又展现了作者对家乡和仕途的深深情感。首先,从道义和功名的角度,作者明确表示道义的重要性超过功名。这种对道义的强调,体现了作者的人生价值观,即人格的道德品质是最重要的,而功名利禄则相对次要。 然后,作者通过对“重来踏龙尾,犹记立螭头”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对过去经历的怀念和感慨。这两句诗既展示了作者的经历,也表达了他的情感。 接着,作者通过“行辈云霄上,家山岁月周”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人生轨迹。他用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在仕途上取得了高位,但同时也感慨时光的流逝,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最后,作者以“孰知为郡乐,未慊过都留”结尾,表达了他对仕途和家乡的矛盾情感。虽然担任地方官职有其乐趣,但他仍然对京城的生活感到不满足,这也反映了他的内心深处对功名和道义的纠结。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面对道义和功名、家乡和仕途的矛盾时,内心深处的挣扎和感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道义分明重,功名取次休。
重来踏龙尾,犹记立螭头。
行辈云霄上,家山岁月周。
孰知为郡乐,未慊过都留。

关键词解释

  • 孰知

    读音:shú zhī

    繁体字:孰知

    意思:深刻瞭解;清楚地知道。
      ▶《荀子•礼论》:“孰知夫礼义文理之所以养情也!”唐·杜甫《垂老别》诗:“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
      ▶唐·韩愈《复志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