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人竞把丝轮掷,不见冰轮蘸水寒。
意思:打鱼人争着把丝轮掷,不见冰轮蘸水寒。
出自作者[宋]释择崇的《颂古二首》
全文赏析
《颂古二首》是宋代僧人释择崇创作的一组颂古诗,共有两首。这两首诗分别以禅宗六祖惠能和马祖道一的事迹为题材,通过对两位禅宗大师的颂扬,表达了作者对禅宗思想的理解和推崇。
第一首诗: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首诗以禅宗六祖惠能的名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为题材,通过对这句话的颂扬,表达了禅宗思想的核心观念——顿悟。
诗中的“菩提”是指觉悟的境界,而“树”和“台”则是比喻世俗的执着。诗人认为,觉悟的境界并非依赖于外在的事物,而是内心的觉醒。因此,他否定了菩提树和明镜台的存在,强调了顿悟的超越性和直接性。
第二首诗:
大悲院里出家时,马驹踏杀天下人。
今朝又向火炉上,煨杀天下人无数。
这首诗以马祖道一的事迹为题材,通过对马祖道一的颂扬,表达了禅宗思想的另一个重要观念——慈悲。
诗中的“大悲院”是指马祖道一出家的寺庙,而“马驹踏杀天下人”则是指马祖道一在修行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强烈慈悲心。诗人认为,马祖道一的慈悲心如同烈马一般,能够冲破一切障碍,拯救众生。
然而,这种慈悲并非停留在表面的怜悯和施舍,而是要通过深入内心的观照和实践,才能真正地拯救众生。因此,诗人说:“今朝又向火炉上,煨杀天下人无数。”这里的“火炉”象征着修行的过程,而“煨杀天下人无数”则是指通过修行,将慈悲之心融入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从而真正地拯救众生。
总之,《颂古二首》通过对禅宗六祖惠能和马祖道一的颂扬,展现了禅宗思想的核心观念——顿悟和慈悲。这两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