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壬子感事四章》 哀乐中年梦里过,功成见说有渔蓑。

哀乐中年梦里过,功成见说有渔蓑。

意思:哀乐中年梦里经过,成功被说有渔蓑衣。

出自作者[近代]宁调元的《壬子感事四章》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生存与生存的挑战,以及历史长河中英雄人物的稀少。诗人通过描绘一种看似平静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生存不易的感慨,以及对英雄人物的敬仰。 首联“哀乐中年梦里过,功成见说有渔蓑。”描绘了一种看似矛盾却又有深意的场景:在人生的中年阶段,诗人似乎在梦中经历着哀乐,而这种经历又似乎暗示着他在人生中的种种挑战和磨难。同时,他听说有人已经拥有了渔蓑(渔夫的蓑衣,象征着自由和闲适),这可能象征着诗人对一种理想生活的向往。 颔联“鄂褒不尽关毫发,树木从容老橐佗。”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生存的艰难和对生活的理解。鄂褒不尽关毫发,表达了生活中的细节和微妙之处往往不易被察觉,但也正是这些细节构成了生活的全部。树木从容老橐佗,则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从容老去的期待。 颈联“似此生存真不易,古来英武亦无多。”表达了诗人对生存的深刻理解:生存不易,而真正的英雄人物更是稀少。这一观点既是对生活的感慨,也是对历史的反思。 尾联“历朝兴废寻常事,彀得旁人烂斧柯。”进一步强调了历史的循环和人生的无常。历朝兴废寻常事,表达了历史的不断更迭和朝代的兴衰。彀得旁人烂斧柯,则表达了诗人对旁人生活和历史的观察和理解,以及对人生的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存的理解和挑战,以及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它通过描绘一种看似平静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历史循环的深刻理解。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在面对生活的挑战时,我们应该保持坚韧和勇气,珍惜每一刻的生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哀乐中年梦里过,功成见说有渔蓑。
鄂褒不尽关毫发,树木从容老橐佗。
似此生存真不易,古来英武亦无多。
历朝兴废寻常事,彀得旁人烂斧柯。
作者介绍
宁调元(1883—1913),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烈士。字仙霞,号太一,笔名有辟支、屈魂,化名林士逸,湖南醴陵人。1904年加入华兴会,次年留学日本,并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创办杂志,鼓吹反清革命,遭清政府通缉,逃亡日本。萍浏醴起义爆发后,回国策应,在岳州被捕,入狱3年。出狱后赴北京,主编《帝国日报》。1912年初在上海参加民社,创办《民声日报》。后赴广东任三佛铁路总办。二次革命期间来沪,参与讨袁之役。后赴武汉讨袁起义,二次革命失败后,宁调元不幸被捕,1913年9月25日在武昌英勇就义,年仅30岁。其诗篇激昂悲壮,风格沉郁,作品多写于狱中,著有《太一遗书》。

关键词解释

  • 哀乐

    读音:āi yuè

    繁体字:哀樂

    短语:爵士乐 鼓乐 室内乐 摇滚乐 标题音乐 器乐 雅乐 管弦乐 声乐 轻音乐

    英语:funeral music

    意思:(哀乐

  • 成见

    读音:chéng jiàn

    繁体字:成見

    英语:prejudice

    意思:(成见,成见)

     1.对事物所形成的自己的见解。
      ▶《镜花缘》第十八回:“学问从实地上用功,议论自然

  • 中年

    读音:zhōng nián

    繁体字:中年

    英语:middle-aged

    意思:
     1.中等收成的年岁。
      ▶《周礼•地官•均人》:“丰年则公旬用三日焉,中年则公旬用二日焉。”
     

  • 说有

    读音:shuō yǒu

    繁体字:說有

    意思:(说有,说有)
    三国·魏·正始中,何晏、王弼等祖述《老》、《庄》,立论以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王衍甚重之,唯裴頠以为非,着《崇有论》以讥之。见《晋书•裴頠传》、《王衍传》。后用为

  • 渔蓑

    引用解释

    亦作“ 渔簔 ”。 渔人的蓑衣。 宋 苏轼 《乘舟过贾收水阁收不在见其子》诗之一:“青山来水槛,白雨满渔蓑。” 明 文徵明 《江天暮雪》诗:“寧知风浪高,但道渔蓑好。” 明 杨慎 《十二月廿三日高峣大雪》诗之二:“佳句渔簑怜 郑谷 ,中庭鹤氅立 王恭 。” 清 孙枝蔚 《式庐诗为石仲昭明府访方尔止处士而作》:“甲第云中连白日,渔簑雪裡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