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婆罗门引·涨云暮卷》 南楼何处,想人在、长笛一声中。

南楼何处,想人在、长笛一声中。

意思:南楼何处,想人在、长笛一声中。

出自作者[宋]曹组的《婆罗门引·涨云暮卷》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中秋之夜的诗,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中秋之夜的氛围中。 首先,诗的开头“涨云暮卷,漏声不到小帘栊。银河淡扫澄空。皓月当轩高挂,秋入广寒宫。”描绘了中秋夜的背景环境。乌云慢慢卷起,月光透过窗户洒在小帘栊上,银河清晰可见,皓月当空,广寒宫中一片秋意。这些描绘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寂静、清冷的中秋之夜。 接着,“正金波不动,桂影朦胧。佳人未逢。”这几句描绘了中秋月光的静态美,金波不动,暗示月亮高悬空中,没有云彩遮挡,桂影朦胧,则描绘了月光下桂树的影子。而“佳人未逢”,则可能暗指诗人自己,表达出一种孤独和寂寞的情感。 “叹此夕、与谁同。”这句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感叹在这个夜晚,自己与谁一起度过。这可能是一种深深的孤独感,或者是对无法与他人共享这一美好时刻的遗憾。 “望远伤怀对景,霜满愁红。”这两句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望远伤怀,面对景色感到悲伤,霜满愁红,满地的霜仿佛是因为愁红而生的。 “南楼何处,想人在、长笛一声中。”这句描绘了诗人的想象,他可能想到了远方的某人,此时也在欣赏中秋之月,同时伴随着一声长笛的声音。这一句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孤独和思念之情。 最后,“凝泪眼、泣尽西风。”这句描绘了诗人的眼泪已经流干,只剩下西风中的泪水凝固在眼眶中。这一句再次表达了诗人的深深的孤独和悲伤。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中秋之夜的美丽和孤独,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情感。诗人通过月亮这一象征物,表达了对家乡、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人生无常、孤独寂寞的感慨。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涨云暮卷,漏声不到小帘栊。
银河淡扫澄空。
皓月当轩高挂,秋入广寒宫。
正金波不动,桂影朦胧。
佳人未逢。
叹此夕、与谁同。
望远伤怀对景,霜满愁红。
南楼何处,想人在、长笛一声中。
凝泪眼、泣尽西风。

关键词解释

  • 南楼

    读音:nán lóu

    繁体字:南樓

    意思:(南楼,南楼)

     1.在南面的楼。
      ▶南朝·宋·谢灵运有《南楼中望所迟客》诗。
      ▶闻人倓注:“灵运《游名山志》:‘始宁又北转一汀,七里,直指舍下园南门

  • 长笛

    读音:cháng dí

    繁体字:長笛

    短语:口琴 短号 军号 单簧管 长号 小号 萨克斯管 法螺 风笛 双簧管 萨克管

    英语:flute

    意思:(长笛,长笛)

  • 何处

    读音:hé chǔ

    繁体字:何處

    英语:where

    意思:(何处,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
      ▶《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唐·王昌龄《梁苑》诗:“万乘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