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泪二首》 胡笳暮应三挝鼓,楚舞春临百子池。

胡笳暮应三挝鼓,楚舞春临百子池。

意思:胡笳晚上应三击鼓,楚舞春临百子池。

出自作者[宋]杨亿的《泪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咏史》,作者借对历史事件的描绘、感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首联“寒风易水已成悲,亡国何人见黍离。”描绘了一个悲凉的场景:易水已经变得如此悲伤,曾经的亡国之事让人想起黍离之悲。这里借用“易水”这个典故,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思考。 颔联“枉是荆王疑美璞,更令杨子怨多歧。”是对历史人物的描绘和评价。这里提到“荆王”和“杨子”,表达了对他们的误解和不公待遇的感慨。作者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对现实社会中误解和不公的批判。 颈联“胡笳暮应三挝鼓,楚舞春临百子池。”描绘了另一种历史场景:晚上的胡笳声和三挝鼓,春天的楚舞和百子池的水。这里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怀念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尾联“未抵索居愁翠被。圆荷清晓露淋漓。”回到现实,表达了孤独和忧愁的情感。作者通过描绘“索居”和“翠被”,表达了自己在现实中的孤独和忧虑。而“圆荷清晓露淋漓”则描绘了清晨的景色,与前文的悲凉、忧愁形成对比,进一步表达了作者的内心情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历史事件和人物,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思考、批判以及对自身情感的表达。语言优美,情感深沉,是一首优秀的咏史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寒风易水已成悲,亡国何人见黍离。
枉是荆王疑美璞,更令杨子怨多歧。
胡笳暮应三挝鼓,楚舞春临百子池。
未抵索居愁翠被。
圆荷清晓露淋漓。
作者介绍
杨亿(974~1020年),字大年,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县)人。北宋文学家,西昆体诗歌主要作家。

性耿介,尚气节。年十一,宋太宗闻其名,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赐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政治上支持丞相寇准抵抗辽兵入侵,反对宋真宗大兴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动。天禧四年卒,年四十七,谥号为文。

博览强记,尤长于典章制度。曾参预修《太宗实录》,主修《册府元龟》。今存《武夷新集》、《浦城遗书》、《摛藻堂四库全书萃要》、《杨文公谈苑》15卷

关键词解释

  • 百子池

    古代宫中池名。《三辅黄图·池沼》:“七月七日﹝ 高祖 ﹞临 百子池 ,作 于闐 乐。” 宋 吴幵 《优古堂诗话·万年枝》:“ 晏元献 ( 晏殊 )诗:‘万年枝上凝烟动, 百子池 边瑞日长。’” 明 李梦阳 《明星篇》:“ 百子池 头青草生, 长信宫 中紫苔集。”

    读音:bǎi zǐ chí

  • 胡笳

    读音:hú jiā

    繁体字:衚笳

    英语:hu-chia [Mongolian reed whistle]

    意思: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管乐器,传说由汉·张骞从西域传入,汉·魏鼓吹乐中常用之。
      ▶汉

  • 百子

    读音:bǎi zǐ

    繁体字:百子

    意思:
     1.指儿子多。
      ▶《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毛传:“大姒十子,众妾则宜百子也。”
     
     2.指花果多子实。
      ▶晋·王嘉《拾遗记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