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羊城感赋六首》 今古茫茫共谁语,越王台下正黄昏。

今古茫茫共谁语,越王台下正黄昏。

意思:古今茫茫共谁语,越王台下正黄昏。

出自作者[清]黄遵宪的《羊城感赋六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早潮晚汐打城门,玉漏声催铜鼓喧》是一首对自然景象和地方风貌的生动描绘,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生活的丰富多样。 首先,诗人通过“早潮晚汐打城门”的描绘,展现出潮水涨落的自然景象,给人以壮观的视觉效果。接着,“玉漏声催铜鼓喧”则以声音为元素,表现出时间流逝的节奏,营造出一种紧张而有序的氛围。 诗中“百货均输成剧邑”一句,反映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商业活动的繁荣。而“五方风气异中原”则展示了地方风貌的独特性,与中原地区有所区别。 “舵舟舆轿山川险”一句,描绘了地方交通的特殊环境,体现了地理环境的艰险。而“帕首刀府帅尊”则展示了地方社会风俗,刀剑和头巾是地方特色的象征,同时也体现了军人的地位和尊重。 最后,“今古茫茫共谁语,越王台下正黄昏”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感慨,对地方未来的期许。诗人站在历史的视角上,面对着黄昏时分的越王台,不禁发出了“今古茫茫共谁语”的疑问,表达了对历史和未来的深深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社会、历史和未来的描绘,展现了一个丰富多样、充满活力的地方风貌,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地方未来的期许和思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早潮晚汐打城门,玉漏声催铜鼓喧。
百货均输成剧邑,五方风气异中原。
舵舟舆轿山川险,帕首刀府帅尊。
今古茫茫共谁语,越王台下正黄昏。
作者介绍 黄遵宪简介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汉族客家人,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清朝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

黄遵宪出生于广东嘉应州,1876年中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黄遵宪的作品有《人境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等。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关键词解释

  • 台下

    读音:tái xià

    繁体字:檯下

    解释:1.台榭的下面。 2.古时对人的尊称。 3.谓政治舞台之下﹐即不执政地位。

    造句:

  • 黄昏

    读音:huáng hūn

    繁体字:黃昏

    短语:暮 夕

    英语:dusk

    意思:(黄昏,黄昏)

     1.日已落而天色尚未黑的时候。
      ▶《楚辞•离骚》:“

  • 今古

    读音:jīn gǔ

    繁体字:今古

    意思:
     1.现时与往昔。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
      ▶宋·苏轼《夜直秘阁呈王敏甫》诗:“共谁交臂论今古,只有闲心对此君。”

  • 茫茫

    读音:máng máng

    繁体字:茫茫

    短语:开阔 空旷 广漠 瀚 浩荡 无垠 氤氲 无量 苍茫 浩瀚 无边 广阔 漫无边际 广 浩淼 辽阔 广大 旷 弥漫 一望无际 宽阔 荒漠

  • 王台

    引用解释

    1.指 春秋 吴王 阖闾 所筑之 姑苏台 ,在 姑苏山 上。一说 夫差 筑。《国语·吴语》:“ 越 师遂入 吴国 ,围王臺。” 韦昭 注:“王臺, 姑苏 。”

    2.指工蜂为培育蜂王所筑的巢房。房形长大,房壁较厚,房口朝下。 巴金 《电》五:“ 英 ,你记住,看见蜂在做王台,就毁掉它,免得分封太快了。”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