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杨少尹赴满城》 自废田园今作主,每逢耆老不呼名。

自废田园今作主,每逢耆老不呼名。

意思:从废弃田园现在为主,每逢老人不直呼其名。

出自作者[唐]张籍的《送杨少尹赴满城》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官为本府当身荣,因得还乡任野情。自废田园今作主,每逢耆老不呼名。旧游寺里僧应识,新别桥边树已成。》,这是作者在担任本府官员期间,因公务完成,得以返乡的闲适心情。诗中描绘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乡亲的尊重,以及在公务之余,悠然自得的心情。 首联“官为本府当身荣,因得还乡任野情”,表达了作者对于官职的重视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作者认为,担任官职本身就是一种荣耀,能够为家乡做出贡献更是令人感到自豪。同时,作者也表达了因公务完成得以返乡的喜悦之情,这种喜悦之情也反映在了他对家乡自然环境的热爱之中。 颔联“自废田园今作主,每逢耆老不呼名”,描绘了作者返乡后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乡亲的尊重。作者将荒废的田园重新打理,使之焕发生机,这表现了他对家乡的热爱和责任感。同时,他对待年长的乡亲们彬彬有礼,不呼其名,体现出他对乡亲们的尊重和关爱。 颈联“旧游寺里僧应识,新别桥边树已成”,描绘了作者在返乡后对旧日游历过的寺庙和新的别致桥梁的怀念。这里既有对过去的回忆,也有对现在生活的感慨。寺庙和桥梁见证了作者过去的足迹和现在的变化,也成为了作者对家乡情感的重要载体。 尾联“公事况闲诗更好,将随相逐上山行”,表达了作者在公务之余的闲适心情和对山水的热爱。作者在公务之余,心情愉悦,诗兴大发,愿意随着乡亲们一起去山上漫步。这不仅体现了作者对山水的热爱,也表达了他对乡亲们的亲近和信任。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官职的重视、对家乡的热爱、对乡亲的尊重以及对山水的向往之情。这些情感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这首诗的情感基调。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作者在公务之余的闲适心情和对生活的热爱,这种情感也成为了这首诗的艺术魅力之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官为本府当身荣,因得还乡任野情。
自废田园今作主,每逢耆老不呼名。
旧游寺里僧应识,新别桥边树已成。
公事况闲诗更好,将随相逐上山行。
作者介绍 苏辙简介
张籍(约766年—约830年),字文昌,唐代诗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汉族,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为韩门大弟子,其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代表作有《秋思》、《节妇吟》、《野老歌》等。

关键词解释

  • 耆老

    读音:qí lǎo

    繁体字:耆老

    英语:founding member; elderly people

    意思:
     1.老年人。
      ▶《礼记•王制》:“养耆老以致孝,恤孤独以逮不足。”

  • 作主

    读音:zuò zhǔ

    繁体字:作主

    意思:
     1.制作木主、神位。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凡君薨卒哭而祔,祔而作主,特祀于主。”
      ▶杜预注:“孝子思慕,故造木主。”
     
     2.做主

  • 每逢

    读音:měi féng

    繁体字:每逢

    英语:whenever

    意思:每当遇到。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

  • 田园

    读音:tián yuán

    繁体字:田園

    短语:圃 庭园 园 园圃

    英语:garden city

    意思:(田园,田园)

     1.田地和园圃。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