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谒张相公祠》 一自渔阳鼙鼓起,九重方忆老臣存。

一自渔阳鼙鼓起,九重方忆老臣存。

意思:一个从渔阳鼙鼓起来,九重正在回忆我存在。

出自作者[宋]吕夏卿的《谒张相公祠》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历史、政治和哲理。它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绘和对未来趋势的暗示,表达了对于政治变革和历史进程的深刻理解。 首联“天以伊皋生百越,力回尧舜作开元。”中,“伊皋”指的是上古时期的两位贤臣,“百越”指的是当时南方众多的部落。诗人以此表达了天意与人力共同作用,推动历史的发展,就像“力回尧舜作开元”一样,推动社会从混乱走向秩序,从困厄中寻找到新的希望。 颔联“波涛漏网鱼龙活,日月无光螮蝀昏。”这里,“波涛漏网”象征着困境中仍存有生机,“鱼龙活”则表达了在困难中仍有活力和希望。而“螮蝀昏”则象征着光明被遮蔽,暗喻在政治动荡时期,光明被遮蔽,需要有人挺身而出,拨云见日。 颈联“一自渔阳鼙鼓起,九重方忆老臣存。”诗人暗示了动荡的政治局势。“渔阳鼙鼓”象征着动乱即将来临,而“九重方忆老臣存”则表达了在危机时刻,统治者开始怀念有才干的老臣。 整首诗充满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待。它表达了诗人对政治变革的深刻理解,对历史进程的敬畏和尊重,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诗人通过描绘历史和现实,表达了对社会公正、政治清明和人民福祉的追求。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国家兴衰、历史变迁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个人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意象丰富而寓意深远。它通过描绘历史和现实,引导读者思考历史、政治、人性等多个层面的问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天以伊皋生百越,力回尧舜作开元。
波涛漏网鱼龙活,日月无光螮蝀昏。
一自渔阳鼙鼓起,九重方忆老臣存。

关键词解释

  • 九重

    读音:jiǔ zhòng

    繁体字:九重

    英语:nonuple

    意思:
     1.九层;九道。
      ▶《楚辞•天问》:“圜则九重,孰营度之?”
      ▶《韩诗外传》卷八:“齐景公使人于楚,

  • 渔阳鼙鼓

    引用解释

    亦作“ 渔阳鞞鼓 ”。 指公元755年 安禄山 于 渔阳 举兵叛 唐 事。鼙鼓,骑兵用的小鼓。语本 唐 白居易 《长恨歌》:“ 渔阳 鞞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后亦用为外族侵略之典。 宋 辛弃疾 《杏花村》词:“ 渔阳 鼙鼓边风急,人在 沉香亭 北。” 明 徐复祚 《红梨记·忆友》:“山河百二,一朝顿非。轮轂三千,难道寸筹莫出

  • 老臣

    读音:lǎo chén

    繁体字:老臣

    英语:I, Your old servant

    意思:
     1.年老之臣的自称。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且先君而有知也,毋宁夫人而焉用老臣。”<

  • 一自

    犹言自从。 唐 杜甫 《復愁》诗之五:“一自风尘起,犹嗟行路难。” 元 关汉卿 《双赴梦》第二折:“一自为臣不曾把君诳;这场勾当,不由我索君王行醖酿箇谎。” 苏曼殊 《吴门依易生韵》之四:“一自美人和泪去,河山终古是天涯。”

    读音:yī zì

  • 渔阳

    引用解释

    1.地名。 战国 燕 置 渔阳郡 , 秦 汉 治所在 渔阳 (今 北京市 密云县 西南)。《史记·陈涉世家》:“ 二世 元年七月,发閭左适戍 渔阳 ,九百人屯 大泽乡 。”

    2.地名。 唐玄宗 天宝 元年改 蓟州 为 渔阳郡 ,治所在 渔阳 (今 天津市 蓟县 )。 唐 杜甫 《后出塞》诗之四:“ 渔阳 豪侠地,击鼓吹笙

  • 鼙鼓

    读音:pí gǔ

    繁体字:鼙鼓

    英语:small drum

    意思:小鼓和大鼓。古代军所用;古代乐队也用。
      ▶《周礼•春官•钟师》:“掌鼙鼓缦乐。”
      ▶《吕氏春秋•古乐》:“有倕作为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