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依韵和叔治晚春梅花》 常是猎前混雪色,却惊春半见琼姿。

常是猎前混雪色,却惊春半见琼姿。

意思:常常是打猎前混雪色,却惊春半看见琼姿。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依韵和叔治晚春梅花》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和一种深深的情感。 首句“楚人住处将为援,越使传时合有诗”,诗人以楚人和越使的住处即将被围困,而他们将要联合起来抵抗敌人,表达出一种紧张而紧迫的气氛。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对当前形势的担忧和关注,他预见到未来的战斗可能会带来巨大的挑战和变化。 “常是猎前混雪色,却惊春半见琼姿”,这两句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雪花混杂在雪色中,令人感到寒冷而神秘;而春意盎然,琼枝玉叶的景象又令人感到生机勃勃。这里诗人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丰富的意象,将春天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 “笛吹远曲还多怨,风送清香似可期”,这两句诗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期待。笛声悠扬,曲调哀怨,似乎预示着未来的战斗可能会带来许多困难和挑战;而风送清香,似乎预示着美好的未来和希望。这里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生活的热爱。 最后,“我欲细看持在手,谁能为折向南枝”,诗人表达了他想要仔细欣赏春天的美景,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生活的热爱。然而,他也意识到这种美好的时光可能会很快过去,因此他希望有人能够折下这枝南枝的花朵,让他能够永远珍藏。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和诗人的情感,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生活的热爱。这首诗充满了诗意的美感和深意,值得一读再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楚人住处将为援,越使传时合有诗。
常是猎前混雪色,却惊春半见琼姿。
笛吹远曲还多怨,风送清香似可期。
我欲细看持在手,谁能为折向南枝。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惊春

    读音:jīng chūn

    繁体字:驚春

    意思:(惊春,惊春)
    谓花木于春日来临时迅速萌发。
      ▶南朝·宋·鲍照《行药至城东桥》诗:“开芳及雉节,合彩吝惊春。”
      ▶唐·阎伯玙《盐池赋》:“入泽遐窥,喜晴天之

  • 琼姿

    读音:qióng zī

    繁体字:瓊姿

    意思:(琼姿,琼姿)
    美好的丰姿。
      ▶《太平广记》卷四引晋·葛洪《神仙传拾遗•萧史》:“﹝萧史﹞善吹箫作鸾凤之响。而琼姿炜烁,风神超迈,真天人也。”
      ▶宋·洪迈《夷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