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闻五月八日宸翰口号十首》 肉眼错看病居士,玉音犹记老尚书。

肉眼错看病居士,玉音犹记老尚书。

意思:肉眼错看病居士,好消息还记得老尚书。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闻五月八日宸翰口号十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有文殊佛来禅室,无复将军顾草庐。肉眼错看病居士,玉音犹记老尚书》。首先,让我们分别对每句诗进行赏析。 “有文殊佛来禅室,无复将军顾草庐。”这两句诗描绘了一个场景,文殊佛来到禅室,但已无将军曾经顾念的草庐。这里的“文殊佛”和“禅室”象征着宗教的智慧和内心的平静,“将军”和“草庐”则可能代表权力和地位的追求。这两句诗表达了一种深深的转变,即追求外在权力和地位的热忱已经消退,取而代之的是对内在智慧和安宁的追求。 “肉眼错看病居士,玉音犹记老尚书。”这两句诗中,“肉眼”指的是世俗的眼光,而“病居士”可能指的是某位病人或身体有疾病的人。“玉音”则通常用来形容高雅、庄重的言辞或声音。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看法的反思,他以“肉眼”看待“病居士”,暗示他不再被世俗的眼光所束缚。同时,“玉音犹记老尚书”可能表达的是对过去的怀念,或者是对过去的尊重和敬仰。 整体来看,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深深的转变,从追求外在权力和地位到追求内在智慧和安宁。同时,它也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看法的反思和对过去的尊重和敬仰。这是一种深刻的哲学思考和人生转变,值得我们深思。 至于诗的主题和情感,这首诗的主题可能是关于人生转变、智慧与安宁、以及自我反思的。它表达了一种深深的哀愁和无奈,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深深的希望和期待。这种希望和期待来自于诗人对内在智慧和安宁的追求,以及对过去的尊重和敬仰。这首诗的情感是复杂的,既有哀愁和无奈,又有希望和期待。它提醒我们,人生的转变并不总是容易的,但只有通过反思和追求,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和内心的安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有文殊佛来禅室,无复将军顾草庐。
肉眼错看病居士,玉音犹记老尚书。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玉音

    读音:yù yīn

    繁体字:玉音

    英语:your letter

    意思:
     1.尊称帝王的言语。
      ▶《尚书大传》卷四:“皆莫不磬折玉音、金声、玉色。”
      ▶汉·司马相如《长门赋

  • 尚书

    读音:shàng shū

    繁体字:尚書

    英语:high official in ancient China

    意思:(尚书,尚书)
    官名。始置于战国时,或称掌书,尚即执掌之义。
      ▶秦为少

  • 肉眼

    读音:ròu yǎn

    繁体字:肉眼

    英语:unaided eye

    意思:
     1.佛经所说五眼之一,谓肉身之眼。认为肉眼见近不见远,见前不见后,见明不见暗。
      ▶《维摩经•不二法门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