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次韵和法琦》 野寺木鱼午不响,老僧乞米樵松根。

野寺木鱼午不响,老僧乞米樵松根。

意思:野寺木鱼午不响,我请求米柴松树根。

出自作者[宋]晁说之的《次韵和法琦》

全文赏析

这首诗《野寺木鱼午不响》是一首对野寺生活的生动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由、朴素生活的向往。 首先,诗中描述了午时木鱼无声的野寺,老僧在松树根处乞讨米粮的场景,这展现出一种宁静、朴素的生活状态。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并称自己愿意像洼樽一样接受生活的不完美。 接下来,诗人表达了对对方的尊重和感激,并展示了自己的诗艺。对方期待他写一篇长诗,他则以五字陶谢家诗句回应,表示自己难以被束缚,需要自由表达。 然后,诗人描绘了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如江头梅雨、灭火的槐火等,但他并未因此感到沮丧,反而以此为动力,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对方的敬仰和感激之情,并希望对方能够继续保持这种朴素的生活方式,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愿意为对方效劳的意愿。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自然,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对野寺生活的生动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由、朴素生活的向往。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诗人的诗艺和对生活的态度。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野寺木鱼午不响,老僧乞米樵松根。
志幽思苦作诗戏,处身不忌如洼樽。
大轴视我正其欲,尚恨近体意虚辱。
报以五字陶谢家,要看素丝难纯束。
江头梅雨灭槐火,我正思公惭饭颗。
复我苦淡来恼子,叹息有能无不可。
枉是昼公出前溪,猥效苏州失故栖。
苏州风流今不见,公乎老矣谁提携。
作者介绍 高启简介
晁说之[chaoyuezhi](1059年—1129年),字以道、伯以,因慕司马光之为人,自号景迂生。先世世居澶州(今河南濮阳),钜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晁迥玄孙。生于宋仁宗嘉祐四年,卒于高宗建炎三年,年七十一岁。

关键词解释

  • 松根

    读音:sōng gēn

    繁体字:鬆根

    意思:
     1.松树的根。
      ▶唐·王绩《游北山赋》:“杞叶煎羹,松根熘醥。”
      ▶宋·唐慎微《重修政和证类本草•木•松脂》:“松根白皮,主辟谷不饥。”
     

  • 木鱼

    读音:mù yú

    繁体字:木魚

    英语:wooden fish

    意思:(木鱼,木鱼)

     1.佛教法器。相传佛家谓鱼昼夜不合目,故刻木像鱼形,用以警戒僧众应昼夜忘寐而思道。有两种:一为圆状鱼

  • 野寺

    读音:yě sì

    繁体字:野寺

    意思:野外庙宇。
      ▶唐·韦应物《酬令狐司录善福精舍见赠》诗:“野寺望山雪,空斋对竹床。”
      ▶宋·苏轼《游杭州山》诗:“山平村坞迷,野寺钟相答。”
      ▶清·张锡祚《谒韦刺

  • 响老

    读音:xiǎng lǎo

    繁体字:響老

    意思:(响老,响老)
    清代农民军“捻子”(捻军前身)首领的称谓。
      ▶清·蒋湘南《读<汉书•游侠传>》:“予尝视其魁,下中人耳,而所在阗门,唿曰响老。响老者,人有不平事,辄为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