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采蜡一章》 腰藤造险,及有群蜂肆毒,哀呼不应,则上舍藤而下沈壑。

腰藤造险,及有群蜂肆毒,哀呼不应,则上舍藤而下沈壑。

意思:腰藤条造险,当有一群蜂残害,哀呼不应,那么上舍藤而下沈沟壑。

出自作者[唐]顾况的《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采蜡一章》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一种悲愤的语调,描绘了采蜡工人在荒岩之间工作的艰辛。诗中通过对采蜡工艺的描绘,以及对工作环境和工人待遇的描述,表达了对不公和苦难的深深哀怨。 首先,诗中描绘了采蜡工人在泉谷中工作的场景。“腰藤造险,及有群蜂肆毒,哀呼不应,则上舍藤而下沈壑。”这句诗生动地描绘了工人们冒着险峻的山崖,用腰藤作为工具进行采蜡的情景。然而,他们的工作环境并非没有危险,群蜂肆虐,毒害着他们,当他们发出痛苦的呼喊却无人回应时,他们只能无奈地选择爬上高高的藤条,继续在深壑中工作。这种描绘展现了工人生活的艰难和无助。 然后,诗中对“煌煌中堂,烈华烛兮”的描绘,则是对上层社会的奢华生活的讽刺。在富丽堂皇的中堂里,华美的蜡烛照亮了每一个角落,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揭示了社会的阶级差异和苦难与奢华的对比。 “新歌善舞,弦柱促兮”这句诗则是对上层社会生活的另一种描绘,他们能欣赏新歌,善于舞蹈,生活安逸,然而对于荒岩之上的采蜡工人来说,他们的生活却充满了苦难和危险。这种对比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一种深沉而悲愤的语调,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苦难。它通过对采蜡工艺的描绘,以及对工作环境和工人待遇的描述,表达了对不公和苦难的深深哀怨。这种哀怨之情深深地触动了读者的心灵,引发了对社会现实的深思。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采蜡,怨奢也。
荒岩之间,有以纩蒙其身。
腰藤造险,及有群蜂肆毒,哀呼不应,则上舍藤而下沈壑。
)采采者蜡,于泉谷兮。
煌煌中堂,烈华烛兮。
新歌善舞,弦柱促兮。
荒岩之人,自取其毒兮。
作者介绍
顾况(生卒年不详),字逋翁,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晚年自号悲翁,汉族,唐朝海盐人,(今在浙江海宁境内)人。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有《华阳集》行世。

关键词解释

  • 而下

    读音:ér xià

    繁体字:而下

    意思:以下。
      ▶《易•繫辞上》:“形而下者谓之器。”
      ▶宋·沈括《梦溪笔谈•神奇》:“郡守而下,少时皆至,士民观者如墻。”
      ▶明·李贽《答刘方伯书》:“故愚谓千载而

  • 肆毒

    读音:sì dú

    繁体字:肆毒

    意思:
     1.任意残杀和迫害。
      ▶晋·刘琨《遗石勒书》:“刘聪父子,戎狄凡才,乘衅肆毒,寇虐人神。”
      ▶《宋史•富弼传》:“小人不胜,则交结搆扇,千岐万辙,必胜而后已。迨

  • 不应

    读音:bù yīng

    繁体字:不應

    意思:(不应,不应)
    I

     1.不应该。
       ▶宋·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作此篇兼怀子由》词:“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古今小说•李公子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