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杏花》 红芳紫萼怯春寒,蓓蕾粘枝密作团。

红芳紫萼怯春寒,蓓蕾粘枝密作团。

意思:红芳紫萼胆怯春寒,还花蕾挂贴在枝密作团。

出自作者[宋]王禹偁的《杏花》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花蕾初放的诗,通过对紫萼的细致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欣赏。 首句“红芳紫萼怯春寒,蓓蕾粘枝密作团”中,诗人用“红芳”和“紫萼”这两个意象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初春的微寒。接着,“蓓蕾粘枝密作团”一句,诗人用“蓓蕾”和“枝”描绘了花蕾初绽的情景,它们紧紧依附在枝条上,形成了一个个紧密的团。这一描绘不仅生动形象,也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记得观灯凤楼上,百条银烛泪阑干”两句诗,诗人将视线转向了元宵节的场景。“记得”一词表明这是诗人记忆中的场景,而“百条银烛泪阑干”则描绘了元宵夜的繁华景象。银烛的光芒如同月光般明亮,而它们滴落的烛泪则如同珍珠般闪耀。这一描绘不仅富有诗意,也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 整首诗通过对紫萼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欣赏。诗人通过对花蕾的细致描绘,展现了生命的美丽和活力,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赞美。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生动,充满了诗情画意,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红芳紫萼怯春寒,蓓蕾粘枝密作团。
记得观灯凤楼上,百条银烛泪阑干。
作者介绍 萧衍简介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史学家。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宋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至黄州,故世称王黄州,后又迁蕲州病死。

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五代史阙文》。

关键词解释

  • 红芳

    读音:hóng fāng

    繁体字:紅芳

    意思:(红芳,红芳)
    指红花。
      ▶唐·陈子昂《感遇诗》:“但恨红芳歇,凋伤感所思。”
      ▶前蜀·韦庄《诉衷情》词:“碧沼红芳烟雨凈,倚兰桡。”
      ▶元张翥

  • 春寒

    读音:chūn hán

    繁体字:春寒

    造句: >查看更多春寒造句

  • 蓓蕾

    读音:bèi lěi

    繁体字:蓓蕾

    短语:

    英语:bud

    意思:亦作“蓓藟”。
     花蕾,含苞未放的花。
      ▶闽·徐夤《追和白舍人咏白牡丹》:“蓓蕾抽开素练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