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西江月·得一金丹事毕》 还藉黄婆提董。

还藉黄婆提董。

意思:还借助黄婆提董。

出自作者[元]王惟一的《西江月·得一金丹事毕》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通过描述炼金丹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道家哲学的理解和体验。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先,诗的题目《得一金丹事毕,休寻白虎青龙》暗示了炼金丹的神秘过程。在中国道教文化中,“白虎青龙”常常用来代表炼金丹的四个阶段或步骤。这里,“得一金丹事毕”,意味着炼金丹的最后一个阶段已经完成。 “泥文执象理难通”一句,表达了作者对文字和具体事物的局限性理解。他认识到,试图用文字和具体事物来解释道家哲理是困难的,因为道家哲学更注重的是精神层面的理解和体验,而非物质层面的描述。 “妙处非铅非汞”一句,进一步强调了炼金丹的神秘和奥妙之处,并非可以用铅和汞等物质来描述的。铅和汞在炼金丹术中常常被用来象征物质和世俗,而道家哲学更注重超越物质和世俗,达到精神层面的超越。 “温养身心不动,满怀和气春风”两句,描绘了炼金丹的过程和结果。炼金丹需要耐心和温养,在这个过程中,身心保持平静,充满了和谐之气,就如同春风一般。这象征着炼金丹能够使人达到内心的平静和和谐。 最后,“顿然罔念又无功。还藉黄婆提董”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炼金丹后的体验。炼金丹完成后,作者顿然无念,不再有任何功利之念,这表明他已经超越了世俗的束缚,达到了心灵的自由。而这个自由,还需要黄婆(即中介人)的帮助和提点。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述炼金丹的过程和体验,表达了作者对道家哲学的理解和体验。它强调了道家哲学的精神层面体验的重要性,超越物质和世俗的追求,以及心灵的自由和平静。这首诗语言优美,寓意深刻,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得一金丹事毕,休寻白虎青龙。
泥文执象理难通。
妙处非铅非汞。
温养身心不动,满怀和气春风。
顿然罔念又无功。
还藉黄婆提董。
作者介绍
(?—1326)元初括苍(今浙江丽水县)人,字景阳,号雷霆散吏,神霄派著名道士。其父在华亭做官时,家眷随迁,王惟一亦曾入仕,后弃吏云游于方外,遇真师授“还丹九转”及“雷霆一窍”(或称“玄关一窍”)之法,遂潜心修炼,颇有所成,撰道书六卷。现存《道藏》中收其著述两种,即《道法心传》与《明道篇》。

惟一晚年寓陆樊泾岳祠,元泰定丙寅年(1326),“端坐而逝”。《道法心传》一卷,由《道法心传》或称《心传录》)和《道法精微》二篇组成,《道法心传》收诗一百余首,主述修道理论和雷法之要,强调断绝尘缘、心地清静为修道之要,掌握风雷变化之道及凝神聚气为雷法之要。王惟一在“自序”中谓世传“雷霆一窃”、“行天一气”等雷法理皆不得其要,自言观察风云聚散、气候变化达三十年,又得至人指点和莫月鼎之启示,方得道法之妙。他认为行雷之士应洞晓阴阳,深达造化,明天地动静之机,识风雷气候之变;行持雷法则应心地清静,使精住、气住、神住,“三者既住则道法备,散而为风云,聚而有雷霆,出则为将吏,纳则为金丹。”

王惟一强调对外界气象变化之观测和自身元神之保养为雷法之要,与过去以符诀或以丹田之气或以两肾间为“雷霆一窍”等雷法理论有所不同。《道法精微》以图文形式进一步阐述《道法心传》所述之理论,内有《行持戒行图》、《万法归心图》等一十三图,图后皆有文论。《明道篇》一卷,凡著诗八十一首,《西江月》十二阙,编后并有《金丹造微论》一篇,《得道歌》一首。该篇明内丹之道,强调先性后命,无为自然。认为“大抵金丹之要,必也远声色,克己私,屏人我,全忠孝,正心诚意”,而“以太虚为鼎器,乌兔为药材,以无为自然为火候,以清静冲和为温养,以身外有身为脱胎,以打破虚空为了当”,所谓“有为有作总皆非,说龙话虎终无益”。此道不用日时年月,不论火候抽添,唯心凝然静定,一念不生为要,以“本来一物”为本。其说颇具融会三教心性论之色彩,诸如“不增不减居中道,无去无来守一诚”,“性命混然成一片,此时无我亦无人”等言论,屡见于该书,颇能窥元代全真丹法发展之端倪。

关键词解释

  • 黄婆

    读音:huáng pó

    繁体字:黃婆

    意思:(黄婆,黄婆)

     1.道教炼丹的术语。认为脾内涎能养其他脏腑,所以叫黄婆。
      ▶唐·吕岩《七言》:“九盏水中煎赤子,一轮火内养黄婆。”
      ▶宋·苏轼《与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