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观龙和谢师厚》 尝闻于耳昧厥真,乃今睹之信所闻。

尝闻于耳昧厥真,乃今睹之信所闻。

意思:曾听说在耳昧其真,现在才看到的信所听到。

出自作者[宋]韩维的《观龙和谢师厚》

全文赏析

这首诗《龙于经传皆有云》是一首描绘龙的壮丽景象和神奇力量的诗。龙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意义,被视为吉祥、力量和威严的象征。 首联“龙于经传皆有云,明幽其德能屈伸。”描绘了龙的传说和形象,暗示龙的品德和力量可以随环境而变化,既能显露出威严的一面,也能在需要时隐忍和屈伸。 颔联“尝闻于耳昧厥真,乃今睹之信所闻。”表达了诗人对龙的神秘和真实性的认识过程。起初只是听闻传说,后来亲眼所见,更加确信龙的神秘和力量。 颈联“层阴填空白日昏,仰见巨尾垂轮囷。”描绘了龙出现的场景,阴云密布,太阳昏暗无光,只见龙的巨大尾部如同车轮般垂下。 接下来的几联描述了龙的具体形象和神奇力量。“其长百丈围车轮,仿佛如辨鬣与鳞。”描述了龙的长度和宽度,如同车轮般巨大,鬣和鳞清晰可见。“腥风萧飒来逼人,观者骇伏褫魄魂。”描述了龙的出现带来的惊悚和恐惧感,使人惊慌失措,甚至魂魄都被夺走。“须臾摇动卷缩云,云气断岸随飞奔。”描述了龙在摇动和卷缩云彩时,云气随着岸边飞奔。 最后一联“惊雷下震万瓦裂,暴雨一泻群河翻。”描绘了龙的神威和力量,它发出的惊雷震裂屋顶,暴雨倾泻而下,河水翻腾。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龙的壮丽景象和神奇力量,表达了诗人对龙的敬畏和赞美之情。龙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意义,这首诗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重要价值观和信仰。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龙于经传皆有云,明幽其德能屈伸。
尝闻于耳昧厥真,乃今睹之信所闻。
层阴填空白日昏,仰见巨尾垂轮囷。
其长百丈围车轮,仿佛如辨鬣与鳞。
腥风萧飒来逼人,观者骇伏褫魄魂。
须臾摇动卷缩云,云气断岸随飞奔。
惊雷下震万瓦裂,暴雨一泻群河翻。
霆收无迹雨在物,吁龙出处何其神。
作者介绍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祖籍真定灵寿(今属河北),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

关键词解释

  • 乃今

    读音:nǎi jīn

    繁体字:乃今

    意思:(参见迺今)
    而今;方今;如今。
      ▶《左传•襄公七年》:“吾乃今而后知有卜筮。”
      ▶《庄子•在宥》:“躬身求之,乃今也得。”
      ▶成玄英疏:“立身以来

  • 所闻

    读音:suǒ wén

    繁体字:所聞

    意思:(所闻,所闻)
    所听到的;所知道的。
      ▶《商君书•更法》:“夫常人安于故习,学者溺于所闻。”
      ▶《汉书•刘向传》:“臣幸得託肺附,诚见阴阳不调,不敢不通所闻。”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