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别冯使君》 瓦砾文章岂有媒,两三年只在金台。

瓦砾文章岂有媒,两三年只在金台。

意思:瓦砾文章哪有媒,两个三年只在金台。

出自作者[唐]贯休的《别冯使君》

全文赏析

这首诗《瓦砾文章岂有媒,两三年只在金台。本师头白须归去,太守门清愿再来。皓皓玉霜孤雁远,萧萧松岛片帆开。从兹林下终无事,唯只焚香祝上台。》的作者表达了对于老师即将离去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首联“瓦砾文章岂有媒,两三年只在金台。”描绘了老师在金台的生活,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老师仍然坚持写作,这种精神让人敬佩。同时,这也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敬仰之情。 颔联“本师头白须归去,”表达了老师即将离去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颈联“皓皓玉霜孤雁远,萧萧松岛片帆开。”描绘了老师离去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思念之情。尾联“从兹林下终无事,唯只焚香祝上台。”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希望自己能够像老师一样,在林下安静地生活,同时也表达了对老师的祝福和感激之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自然,表达了作者对于老师的敬仰、感激和对于未来的期待和希望。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对于文学的热爱和追求,展现了作者对于文学的执着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诗篇,它不仅表达了作者对于老师的敬仰和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于未来的期待和希望。这首诗值得一读再读,品味其中的情感和哲理。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瓦砾文章岂有媒,两三年只在金台。
本师头白须归去,太守门清愿再来。
皓皓玉霜孤雁远,萧萧松岛片帆开。
从兹林下终无事,唯只焚香祝上台。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贯休(832~912),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

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关键词解释

  • 金台

    读音:jīn tái

    繁体字:金檯

    英语:Jintai

    解释:1.金砌的台﹔华美的台。 2.神话传说中神仙居处。 3.黄金台的省称。比喻延揽士人之处。 4.指古燕都北京。

    <
  • 瓦砾

    读音:wǎ lì

    繁体字:瓦礫

    英语:rubble; debris

    意思:(瓦砾,瓦砾)

     1.破碎的砖头瓦片。亦以形容荒废颓败的景象。
      ▶《吕氏春秋•乐成》:“禹之决江水也

  • 两三

    读音:liǎng sān

    繁体字:兩三

    意思:(两三,两三)
    几个。表示少量。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九•相逢行》:“兄弟两三人,中子为侍郎。”
      ▶唐·皎然《舟行怀阎士和》诗:“相思一日在孤舟,空见归云

  • 文章

    读音:wén zhāng

    繁体字:文章

    短语:稿子 章

    英语:article

    意思:
     1.错杂的色彩或花纹。
      ▶《墨子•非乐上》:“是故子墨子之所以非乐者

  • 只在

    引用解释

    1.总在;仍在。 宋 苏轼 《殢人娇·赠朝云》词:“朱脣筯点,更髻鬟生彩。这些箇,千生万生只在。” 宋 李莱老 《谒金门》词:“旧恨新愁都只在,东风吹柳带。”《三国志平话》卷中:“见二嫂灵前烧香奠酒啼哭, 关公 笑曰:二嫂休哭,哥哥只在里。”

    2.就在。 唐 贾岛 《寻隐者不遇》诗:“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水浒传》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