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书隐者壁》 陶巾春渍酒,谢屐晚回山。

陶巾春渍酒,谢屐晚回山。

意思:陶巾春季浸泡酒,谢鞋晚回山。

出自作者[宋]王珪的《书隐者壁》

全文赏析

这首诗《客路林如棘,岩棲静掩关。陶巾春渍酒,谢屐晚回山。醉梦雷霆息,棋声日月间。我惭撄世纲,暂此一怡颜。》是诗人对一种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逃避的渴望。 首句“客路林如棘,岩棲静掩关。”描绘了旅途中的景象,道路两旁的树林荆棘丛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寥。而选择在岩栖之处静谧地掩上关口,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的厌倦。 “陶巾春渍酒,谢屐晚回山。”描绘了诗人饮酒、登山的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享受。陶巾象征着陶渊明的清雅生活,而谢屐则是谢灵运登山时所用的工具,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对于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醉梦雷霆息,棋声日月间。”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醉酒后的状态和下棋时的心境。雷霆之声暗示了尘世的纷扰和喧嚣,而醉梦雷霆息则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的厌倦和逃避。下棋时的安静和日月的流转声,则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享受和对自然的敬畏。 “我惭撄世纲,暂此一怡颜。”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纷扰的厌倦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里的“我惭撄世纲”表达了诗人对于尘世的无奈和厌倦,“暂此一怡颜”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通过描绘旅途中的景象、饮酒、下棋等生活场景,以及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尘世的无奈,诗人成功地传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和追求。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客路林如棘,岩棲静掩关。
陶巾春渍酒,谢屐晚回山。
醉梦雷霆息,棋声日月间。
我惭撄世纲,暂此一怡颜。
作者介绍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

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拜参知政事。熙宁九年(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丰六年(1083年),封郇国公。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

关键词解释

  • 陶巾

    读音:táo jīn

    繁体字:陶巾

    意思:陶潜的软帽。
      ▶《宋书•隐逸传•陶潜》:“郡将候潜,值其酒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毕,还复着之。”后因以为文人放诞闲适之典。
      ▶唐·王绩《尝春酒》诗:“野觞浮郑酌,山酒漉陶巾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