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苕霅行和于潜令毛国华》 无人会得奈君何,且向紫兰花下醉。

无人会得奈君何,且向紫兰花下醉。

意思:没有人会得到对你什么,并且向紫兰花花下醉。

出自作者[宋]晁补之的《苕霅行和于潜令毛国华》

全文赏析

这首诗歌以苕溪、霅溪的自然景色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山间古邑的美丽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和艺术的感受。以下是对诗歌的赏析: 首句“苕溪清,霅溪绿”描绘了两条清澈的溪流,色彩鲜明,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溪水湾环绕天目”进一步展现了溪流的蜿蜒曲折,同时点明了地理位置。 接着,诗人通过“山间古邑三百家”描绘了一个小而宁静的山村,给人一种与世无争的平和感。“日出隔溪闻打衙”则通过声音的效果,展现了山村的生活气息。 “长官长髯帽乌纱”一句描绘了地方官员的形象,而“不曾执板谒大尹,醉卧紫兰花影斜”则表现了这位官员的洒脱不羁,不拘泥于繁文缛节,喜欢在紫兰花下醉酒。 “紫兰花开为谁好,年年岁岁溪南道”表达了紫兰花开的美丽,同时也展示了时间的流逝。而“不见西陵白发人,荆江夜雪唱阳春”则通过对比,表达了人生短暂,艺术长存的感慨。 “阳春绝唱和者寡,客醉闻之双泪洒”表达了阳春之歌的高雅与孤独,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艺术的深深感动。而“夜来魂梦海中山,缥缈云涛烟浪间”则通过梦幻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追求和向往。 最后的“秦吉了,秦吉了,言语无人会。无人会得奈君何,且向紫兰花下醉”则通过模拟鸟语,表达了诗人的孤独感,同时也展现了他对生活的豁达态度,即使无人理解,也要在紫兰花下尽情享受生活。 整首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色、生活场景和艺术感受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同时也传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向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苕溪清,霅溪绿。
溪水湾环绕天目,山间古邑三百家。
日出隔溪闻打衙,长官长髯帽乌纱。
不曾执板谒大尹,醉卧紫兰花影斜。
紫兰花开为谁好,年年岁岁溪南道。
不见西陵白发人,荆江夜雪唱阳春。
阳春绝唱和者寡,客醉闻之双泪洒。
夜来魂梦海中山,缥缈云涛烟浪间。
云涛烟浪不可渡,睡觉秋风落桐树。
秦吉了,秦吉了。
言语无人会。
无人会得奈君何,且向紫兰花下醉。
作者介绍 晁补之简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关键词解释

  • 无人

    引用解释

    1.没有人才。《左传·文公十三年》:“﹝ 士会 ﹞乃行。 绕朝 赠之以策,曰:‘子无谓 秦 无人,吾谋适不用也。’” 金 元好问 《曲阜纪行》诗之八:“吾谋未及用,勿谓 秦 无人。”

    2.没有人;没人在。《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秦王 屏左右,宫中虚无人。” 三国 魏 应璩 《与侍郎曹良思书》:“足下去后,甚相思想。《

  • 会得

    读音:huì de

    繁体字:會得

    意思:(会得,会得)

     1.犹言能理会,懂得。
      ▶唐·元稹《嘉陵驿》诗之二:“无人会得此时意,一夜独眠西畔廊。”
      ▶清·李渔《比目鱼•改生》:“我们这一班兄弟

  • 兰花

    读音:lán huā

    繁体字:蘭花

    短语:

    英语:orchid

    详细释义:兰科植物的统称。为多年生草本。叶多数丛生,细长而尖,平行脉。花茎自叶中抽出,上有一朵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