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被诏考制科呈胡武平内翰三首》 宫床赐笔宣名早,赭案焚香上策时。

宫床赐笔宣名早,赭案焚香上策时。

意思:宫床给笔宣名早,赭案焚香上策时。

出自作者[宋]王珪的《被诏考制科呈胡武平内翰三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赞美草圣张旭奉诏入宫作诗,表达了作者对张旭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和对朝廷的期望。 首联“奉诏金门草圣题,平明趋过殿西墀”,直接点明主题,描绘了张旭在金门奉诏作诗的场景,以及他清晨早早地来到宫中殿前的台阶。这一联通过描绘张旭的行动和时间,表现出他对草圣的敬仰之情。 颔联“宫床赐笔宣名早,赭案焚香上策时”,进一步描绘了张旭在宫中的生活场景,他早早地被赐笔作诗,在宫殿的案台上焚香作诗,表现出他的才华和朝廷对他的重视。这一联也表达了作者对朝廷对草圣张旭的重视和敬仰之情。 颈联“朝论只应收俊杰,皇心非不监安危”,表达了作者对朝廷的期望,希望朝廷能够重视有才能的人,关注国家的安危。这一联也表达了作者对朝廷的忧虑和对国家安危的关注。 尾联“玉堂词客承恩久,几度曾来醉御卮”,以张旭在玉堂词客承恩久为结尾,表达了作者对张旭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朝廷对草圣张旭的重视和敬仰之情。同时,“醉御卮”也暗示了朝廷对草圣张旭的优待和敬重。 整首诗以赞美草圣张旭为主线,表达了作者对朝廷的期望和对国家安危的关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草圣张旭的敬仰之情。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奉诏金门草圣题,平明趋过殿西墀。
宫床赐笔宣名早,赭案焚香上策时。
朝论只应收俊杰,皇心非不监安危。
玉堂词客承恩久,几度曾来醉御卮。
作者介绍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

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拜参知政事。熙宁九年(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丰六年(1083年),封郇国公。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

关键词解释

  • 焚香

    读音:fén xiāng

    繁体字:焚香

    英语:cense

    意思:
     1.点燃檀香等香料。
      ▶北周·庾信《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属车酾酒,复道焚香。”
      ▶宋·王谠《唐语林

  • 上策

    读音:shàng cè

    繁体字:上策

    英语:very wise move; the best plan; the best way out; the best policy

    意思:高明的计策或办法。

  • 赐笔

    读音:cì bǐ

    繁体字:賜筆

    意思:(赐笔,赐笔)
    汉·应劭《汉官仪》卷上:“尚书令僕丞郎,月给赤管大笔一双。”后因以“赐笔”指受到君王宠爱恩赐。
      ▶南朝·梁·沈约《和左丞庾杲之病》:“安用谈天辩,徒荣梦赐笔。”

  • 宣名

    读音:xuān míng

    繁体字:宣名

    意思:高声报出姓名。
      ▶宋·沈括《梦溪笔谈•故事一》:“后殿引臣寮,则待制已上,宣名拜舞;庶官但赞拜,不宣名,不舞蹈。”
      ▶宋·周密《齐东野语•孝宗圣政》:“庚子九月,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