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何时》 何年更作朝云梦,一日悬情十二时。

何年更作朝云梦,一日悬情十二时。

意思:哪一年再作朝云梦,一天在情十二时。

出自作者[明]祝允明的《何时》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女子在爱情中的羞涩、期待和甜蜜。 首句“曾是春楼有好期,幽欢曾遣别人知。”描绘了一个美好的开始,女子在春天的楼阁中期待着与心爱的人共度美好时光。这一句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即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和期待。 “一团羞颤惟愁慢,万种妖娇不定疑。”这两句描绘了女子的内心活动,她羞涩、紧张,但又充满期待,对爱情充满疑惑和疑虑。这种复杂的情感被诗人细腻地描绘出来,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女子的内心世界。 “玉穴精神迷肺腑,花房春味逗腰肢。”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女子的美丽和魅力。她的精神如同玉穴中的清泉,迷人而神秘;她的腰肢则如同春天的花朵,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和甜蜜。这些描绘不仅展现了女子的美丽,也暗示了她的爱情生活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最后,“何年更作朝云梦,一日悬情十二时。”这两句表达了女子对爱情的深深眷恋和期待。她希望与心爱的人能够再次相聚,度过美好的时光。这一句也表达了女子对爱情的执着和深情,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她的情感深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女子在爱情中的羞涩、期待和甜蜜,展现了她的美丽和魅力,同时也表达了她的深情和执着。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情感真挚,使人感到温馨而感人。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曾是春楼有好期,幽欢曾遣别人知。
一团羞颤惟愁慢,万种妖娇不定疑。
玉穴精神迷肺腑,花房春味逗腰肢。
何年更作朝云梦,一日悬情十二时。
作者介绍
祝允明(1461年1月17日-1527年1月28日),是明朝的一位文学家和书法家。他因为右手有六根手指而自号“枝山”,被誉为“枝指生”。祝允明的家族学问渊源,早年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七次会试都未能中选。他的诗文作品不多,但却写得优美精致,展现了其才华横溢的文学天赋。祝允明最著名的成就是书法方面,尤以狂草书法著称,被誉为“祝枝山的字,唐伯虎的画”。

关键词解释

  • 云梦

    读音:yún mèng

    繁体字:雲夢

    意思:(云梦,云梦)
    亦作“云瞢”。
     
     1.古薮泽名。
      ▶汉·魏之前所指云梦范围并不很大,晋以后的经学家才将云梦泽的范围越说越广,把洞庭湖都包括在内。

  • 十二时

    引用解释

    1.古时分一昼夜为十二时,以干支为记。《左传·昭公五年》 杜预 注有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等名目,虽不立十二支之目,但已分十二时。至以十二支记时,《南齐书·天文志》始有之。参阅 清 赵翼 《陔馀丛考·一日十二时始于汉》、 杨伯峻 《春秋左传注·昭公五年》“十时”注。

    2.犹

  • 朝云

    读音:zhāo yún

    繁体字:朝雲

    意思:(朝云,朝云)

     1.巫山神女名。
      ▶战国时楚怀王游高唐,昼梦幸巫山之女。后好事者为立庙,号曰“朝云”。
     
     2.人名。
      ▶北魏·

  • 二时

    读音:èr shí

    繁体字:二時

    意思:(二时,二时)

     1.犹两季。
      ▶《汉书•匈奴传下》:“近不过旬月之役,远不离二时之劳。”
      ▶颜师古注:“离,歷也。三月为一时。”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