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题商山四皓庙一绝》 吕氏强梁嗣子柔,我于天性岂恩仇。

吕氏强梁嗣子柔,我于天性岂恩仇。

意思:吕氏强横儿子柔,我们在天赋怎么报恩复仇。

出自作者[唐]杜牧的《题商山四皓庙一绝》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家族纷争和政治决策的,通过对吕氏家族的强梁和嗣子的柔弱进行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天性之恩仇、对公正与非正义的深刻理解。 首句“吕氏强梁嗣子柔,我于天性岂恩仇”直接点出了诗中的主要冲突——吕氏家族的强硬态度与嗣子的柔弱性格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在诗人看来,并非源于天性之恩仇,而是源于公正与非正义的较量。 “南军不袒左边袖,四老安刘是灭刘。”这句诗进一步阐述了诗人的观点。南军的袖子没有向左袒露,意味着没有明显的支持者,暗示了公正的力量并未明显偏向任何一方。然而,四老的安刘策略(即让吕氏家族继续掌权)却可能导致刘氏的灭亡,这与诗人的观点相吻合。 从整体上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入的剖析,展示了公正与非正义、恩仇与道义之间的冲突,表达了诗人对公正与非正义的深刻理解。这种理解不仅体现在对具体事件的判断上,也体现在对天性之恩仇、公正与非正义等基本价值观的探讨上。 此外,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有力,通过鲜明的形象和生动的比喻,使得主题更加鲜明,观点更加深入人心。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和残酷性,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吕氏强梁嗣子柔,我于天性岂恩仇。
南军不袒左边袖,四老安刘是灭刘。
作者介绍 杜牧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关键词解释

  • 嗣子

    读音:sì zǐ

    繁体字:嗣子

    英语:heir

    意思:
     1.帝王或诸侯的承嗣子(多为嫡长子)。
      ▶《左传•哀公二十年》:“赵孟曰:‘黄池之役,先主与吴王有质,曰:“好恶同之。”今越围

  • 吕氏

    读音:lǚ shì

    繁体字:呂氏

    意思:(吕氏,吕氏)

     1.指春秋·吕尚的后代。
      ▶周武王封太公望·吕尚于齐,其子孙世代为齐君。入战国,为田氏所篡。
      ▶《韩非子•孤愤》:“人之所以谓齐亡者,

  • 强梁

    读音:qiáng liáng

    繁体字:強梁

    英语:strong beam

    意思:(强梁,强梁)

     1.强劲有力;勇武。
      ▶《老子》:“强梁者不得其死。”
      ▶魏源本

  • 恩仇

    读音:ēn chóu

    繁体字:恩仇

    意思:亦作“恩雠”。
     
     1.恩与仇。
      ▶唐·白居易《禽虫诗》之八:“何异浮生临老日,一弹指顷报因雠。”
      ▶宋·陆游《送陈德邵宫教赴行在二十韵》:“恩仇快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