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慈师北游》 知师一枕清秋梦,多为林间放鹤天。

知师一枕清秋梦,多为林间放鹤天。

意思:知道老师一枕清秋梦,多为林间放鹤天。

出自作者[宋]林逋的《送慈师北游》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诗意的诗歌,描绘了一幅秋天的田园风光,以及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首句“郁郁蒲茸染水田”,用浓郁的蒲草和染色的水田描绘了秋天的丰收景象,也展示了自然的生机与活力。蒲茸的郁郁葱葱与水田的碧绿相映成趣,给人带来一种丰富的视觉享受。 第二句“渡淮閒寄贾人船”,描绘了诗人渡过淮河,悠闲地把货物寄到商人的船上。这个画面充满了宁静与和谐,也暗示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第三句“知师一枕清秋梦”,这里的“知师”可能是指诗人自己,或者是他的朋友。诗人在清秋的午后,枕着手臂,沉浸在美好的梦境中。这一幅安静的午休画面,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觉。 最后一句“多为林间放鹤天”,诗人在梦中多半是在林间放飞鹤鸟,这表达了他对自由、自然生活的向往。同时,鹤也常被视为吉祥、长寿的象征,这也暗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用浓郁的秋天景象和诗人的生活情境,表达了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和享受。诗人的情感流露自然,语言生动,给人带来美好的艺术享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郁郁蒲茸染水田,渡淮閒寄贾人船。
知师一枕清秋梦,多为林间放鹤天。
作者介绍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后人称为和靖先生,汉族,奉化大里黄贤村人。北宋著名隐逸诗人。

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天圣六年(1028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林逋隐居西湖孤山,终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养鹤,自谓“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

关键词解释

  • 鹤天

    读音:hè tiān

    繁体字:鶴天

    意思:(鹤天,鹤天)
    高天;高远的境界。
      ▶唐·杜牧《雪晴访赵嘏街西所居三韵》:“命代风骚将,谁登李·杜坛?少陵鲸海动,翰苑鹤天寒。”
      ▶冯集梧注:“《唐书•李白传》

  • 清秋

    读音:qīng qiū

    繁体字:清秋

    意思:明凈爽朗的秋天。
      ▶晋·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诗:“独有清秋日,能使高兴尽。”
      ▶唐·杜甫《宿府》诗:“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清·吴谦牧

  • 一枕

    引用解释

    犹言一卧。卧必以枕,故称。 唐 丁仙芝 《和荐福寺英公新搆禅堂》诗:“一枕西山外,虚舟常浩然。” 宋 陆游 《感秋》诗:“一枕凄凉眠不得,呼灯起作感秋诗。” 元 马致远 《夜行船·秋思》套曲:“蛩吟罢一枕纔寧贴,鸡鸣后万事无休歇,算名利何年是彻!” 清 宋维籓 《台城路·蝉》词:“午餘一枕游仙梦,几番被伊惊醒。”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