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徵招》 翠壶浸雪明遥夜,初疑玉虬飞动。

翠壶浸雪明遥夜,初疑玉虬飞动。

意思:翡翠壶泡雪明远夜,起初怀疑玉虬飞动。

出自作者[宋]李亿的《徵招》

全文创作背景

**宋人李亿的《徵招》的创作背景与大晟府的旧曲音节驳杂有关**。据今人研究,《徵招》调是北宋时期,由于大晟府的旧曲音节不纯,因此用正宫《齐天乐》调足成新曲,故名曰《徵招》。至于李亿创作这首词的具体背景,如环境、心境等,史料中并没有详细的记载。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翠壶浸雪明遥夜,初疑玉虬飞动。
莫弄紫箫吹,坠寒琼惊梦。
把红炉对拥。
怕清魄、不禁霜重。
爱护殷勤,待长留作,道人香供。
尘暗古南州,风流远、谁寻故松么凤。
谩举目销凝,对愁云曚暡。
向霞扉月洞。
且嚼蕊、细开春瓮。
这奇绝,好唤苍髯,与竹君来共。

关键词解释

  • 玉虬

    读音:yù qiú

    繁体字:玉虯

    意思:(玉虬,玉虬)

     1.传说中的虬龙。
      ▶《楚辞•离骚》:“驷玉虬以乘鹥兮,溘涘风余上征。”
      ▶唐·温庭筠《奉天西佛寺》诗:“忆昔狂童犯顺年,玉虬闲暇出甘

  • 飞动

    读音:fēi dòng

    繁体字:飛動

    意思:(飞动,飞动)

     1.飘逸生动。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诠赋》:“延寿《灵光》,含飞动之势。”
      ▶宋·陆游《玉局观拜东坡先生海外画像》诗:“公

  • 疑玉

    读音:yí yù

    繁体字:疑玉

    意思:被人误认为石的璞玉。
      ▶春秋时楚人卞和得璞玉,先后进献厉王和武王。经玉工鉴定,误认为石,卞和两次被刖足。后献文王,剖璞得美玉,琢为璧,命为“和氏之璧”。事见《韩非子•和氏》。后因以“疑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