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水调歌头 拟游茅山,赠心远提点。》 何处沧浪水,吾亦濯尘缨。

何处沧浪水,吾亦濯尘缨。

意思:什么地方沧浪水,我也灌尘缨。

出自作者[元]白朴的《水调歌头 拟游茅山,赠心远提点。》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道家文化的热爱和敬仰。 首句“三峰足云气,万壑散秋声。”便以鲜明的景象描绘开始,三峰足下的云气缭绕,万壑中弥漫着秋天的声音,给人一种壮丽而又富有生机的印象。 “茅君曾此成道,山兴地俱灵。”一句中,诗人可能是在引用道教传说,暗示这座山对于道家修行的重要性。 接下来的诗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山的壮丽景色和神秘氛围。“遥望苍松紫桧,疑是烟幢雾盖,冉冉下青冥。”这里,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将松树和桧树比喻为象征着道家精神的烟幢雾盖,形象生动。 “鸾鹤故山梦,香火几时情。”这两句诗中,诗人可能是在借鸾鹤象征着长生不老,表达对道家修炼的向往。 “洞天开,丹灶冷,有遗经。”这里,诗人可能是在引用道教典故,描绘道家修炼的场所和遗留下来的经文。 “华阳自古招隐,飞炼得长生。”这两句诗中,诗人可能是在引用道家典故,表达对道家修炼长生之术的信仰。 最后,“惭愧山中宰相,便许纶巾鹤氅,相对听吹笙。何处沧浪水,吾亦濯尘缨。”这两句诗中,诗人可能是在表达对山中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的厌倦,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怀。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它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道家文化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仰和对生活的超脱情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三峰足云气,万壑散秋声。
茅君曾此成道,山兴地俱灵。
遥望苍松紫桧,疑是烟幢雾盖,冉冉下青冥。
鸾鹤故山梦,香火几时情。
洞天开,丹灶冷,有遗经。
华阳自古招隐,飞炼得长生。
惭愧山中宰相,便许纶巾鹤氅,相对听吹笙。
何处沧浪水,吾亦濯尘缨。

关键词解释

  • 沧浪

    读音:cāng láng

    繁体字:滄浪

    英语:azure water

    意思:(沧浪,沧浪)

     1.古水名。有汉水、汉水之别流、汉水之下流、夏水诸说。
      ▶《书•禹贡》:“嶓冢导

  • 何处

    读音:hé chǔ

    繁体字:何處

    英语:where

    意思:(何处,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
      ▶《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唐·王昌龄《梁苑》诗:“万乘

  • 尘缨

    读音:chén yīng

    繁体字:塵纓

    意思:(尘缨,尘缨)
    比喻尘俗之事。
      ▶《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昔闻投簪逸海岸,今见解兰缚尘缨。”
      ▶李周翰注:“尘缨,世事也。”
      ▶唐·白居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