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秋日杂兴(四首)》 柏林枫岸迥宜看,杨柳芙蓉不禁寒。

柏林枫岸迥宜看,杨柳芙蓉不禁寒。

意思:柏林枫岸迥宜看,杨柳芙蓉不禁寒。

出自作者[明]何景明的《秋日杂兴(四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柏林枫岸、杨柳芙蓉等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首句“柏林枫岸迥宜看”,诗人首先描绘了柏林枫岸的美景,用“迥宜看”三个字表达了对这片风景的赞美之情。这里的“柏林枫岸”指的是柏林地区枫树成荫、柳树繁茂、荷花盛开的景象,而“迥”则表达了这片风景的广阔和深远。诗人通过这个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柏林枫岸的美景和宁静。 “杨柳芙蓉不禁寒”一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杨柳和芙蓉这两种自然景物。杨柳在寒冷的天气中依然繁茂,芙蓉则在寒风中开放出美丽的花朵。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命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即无论环境如何变化,都要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 “最爱高楼好明月,莫教长笛倚栏杆”两句诗是诗人的情感抒发。诗人表达了对高楼的喜爱,认为在那里可以看到最好的明月。这里的“高楼”可以理解为诗人自己的居所或者他心中的理想之地。而“好明月”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最后一句“莫教长笛倚栏杆”则暗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人希望在美好的生活中,能够与朋友一起欣赏明月,吹奏长笛,表达了诗人对友情和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美景和表达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让人感受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柏林枫岸迥宜看,杨柳芙蓉不禁寒。
最爱高楼好明月,莫教长笛倚栏杆。
作者介绍
何景明(1483年8月6日—1521年8月5日),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信阳浉河区人。自幼聪慧,八岁能文,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十九岁中进士,授中书舍人,并任内阁。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权,何景明谢病归。刘瑾诛,官复原职。官至陕西提学副使。

何景明是明代“文坛四杰”中的重要人物,也是明代著名的“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其取法汉唐,一些诗作颇有现实内容。性耿直,淡名利,对当时的黑暗政治不满,敢于直谏,曾倡导明代文学改革运动,著有辞赋32篇,诗1560首,文章137篇,另有《大复集》38卷。墓地在今信阳师范学院大复山。

关键词解释

  • 柏林

    读音:bó lín

    繁体字:柏林

    短语:曼谷 东京 汉城 华沙 都柏林 巴塞尔 斯里兰卡 奥克兰 布拉格 巴比伦 新德里 巴西利亚 开罗 巴伐利亚 雅典 罗马 华盛顿 哈瓦那 布鲁塞尔 安曼 爱丁堡 阿姆

  • 杨柳

    解释

    杨柳 yángliǔ

    (1) [poplar and willow]∶杨树和柳树的合称

    (2) [willow]∶专指柳树

    杨柳岸晓风残月。——宋· 柳永《雨霖铃》

    (3) 古曲名,即&l

  • 芙蓉

    读音:fú róng

    繁体字:芙蓉

    短语:莲花

    英语:lotus

    意思:
     1.荷花的别名。
      ▶《楚辞•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