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王侍讲原叔挽词三首》 博古无遗悮,遭时有重名。

博古无遗悮,遭时有重名。

意思:博通古代无遗悮,碰巧当时有名气。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王侍讲原叔挽词三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衣冠今盛族,兰玉旧家声》是一首对逝去的先人的怀念和赞美的诗篇。通过对家族历史、传统美德、逝者生前的功绩以及葬礼的描述,表达了对逝者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首句“衣冠今盛族,兰玉旧家声”中,“衣冠”代指家族的姓氏和门第,“今盛族”表示家族如今兴旺发达,人才辈出。“兰玉”则象征着家族的纯洁和高贵,如同兰花玉一般高雅。而“旧家声”则是对家族历史和荣誉的回顾,表达了对家族过去的敬仰之情。 “博古无遗悮,遭时有重名。”这两句诗表达了逝者在世时对家族传统美德的坚守和传承,同时也体现了逝者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声望。这两句诗也表达了对逝者的敬仰之情,以及对逝者功绩的赞美。 “魂舆临水发,灵马向郊鸣。”这两句诗描绘了葬礼的场景,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之情。“魂舆”是运载逝者灵魂的车,“灵马”则是逝者的灵柩或遗体所乘的马匹。这两句诗通过描绘葬礼的场景,让读者感受到了对逝者的怀念之情。 最后,“归葬商丘外,森森柏已成。”这两句诗是对逝者归葬故乡的描述,表达了对逝者回归故土的欣慰之情。“森森柏已成”则象征着逝者一生的功绩和美德已经成为了家族的宝贵财富,也表达了对逝者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家族历史、传统美德、逝者生前的功绩以及葬礼的描述,表达了对逝者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家族和传统美德的坚守和传承,以及对逝者功绩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衣冠今盛族,兰玉旧家声。
博古无遗悮,遭时有重名。
魂舆临水发,灵马向郊鸣。
归葬商丘外,森森柏已成。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博古

    读音:bó gǔ

    繁体字:博古

    英语:conversant with things of the past

    意思:
     1.通晓古代的事情。
      ▶南朝·梁·沈约《与何胤敕》:“吾虽不学,颇

  • 重名

    读音:zhòng míng

    繁体字:重名

    英语:duplication of name

    意思:I

     1.盛名,很高的名望或很大的名气。
       ▶《后汉书•孔融传》:“孔文举有重名

  • 无遗

    读音:wú yí

    繁体字:無遺

    意思:(无遗,无遗)
    没有脱漏或余留。
      ▶《管子•版法解》:“是故明君兼爱而亲之……如此则众亲上乡意,从事胜任矣,故曰兼爱无遗,是谓君心。”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玉英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