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癸丑除夕》 记得当初,后堂弟妹,团圞围定红帘。

记得当初,后堂弟妹,团圞围定红帘。

意思:记得当初,后堂弟弟妹妹,团圞围定红帘。

出自作者[清]陈维崧的《癸丑除夕》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富有情感色彩的诗,描绘了诗人对过去团圆欢乐的回忆,以及对现在分散各地,身世浮沉的感叹。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情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在节令时的内心世界。 诗的首句“响铜签。许多年、旧事压眉尖。”设置了响铜签的声响,引出了诗人对往事的回忆。接下来的“记得当初,后堂弟妹,团圞围定红帘。”诗人记忆深处的画面浮现,弟妹团聚,围绕红帘,一幅温馨的家庭景象。 然后诗人描绘了当年除夕的欢庆场面,“饮尽了、屠苏千盏,挞画鼓,憨笑赌黄柑。”这里用词生动,描绘出家人的欢声笑语,饮酒嬉戏的热闹景象。 然而,诗的下片转向了诗人现实的处境,“自后也逢除夕,叹此身长是,弟北兄南。”诗人感叹自己与兄弟常年分处各地,无法团聚。“第宅俱非,颠毛都换,每因节令生嫌。”这里诗人又表达了对时光飞逝,年华老去的悲伤。 结尾的“只万点、官桥夜火,风吹零乱映疏檐。羡煞邻家岁酒,隔巷春衫。”通过对夜景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孤独和羡慕他人的团圆。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处境,展现了诗人对家庭、时光的深深感慨,使读者能产生共鸣。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响铜签。
许多年、旧事压眉尖。
记得当初,后堂弟妹,团圞围定红帘。
饮尽了、屠苏千盏,挞画鼓,憨笑赌黄柑。
十里春城,金蛾暗扑,火凤交衔。
自后也逢除夕,叹此身长是,弟北兄南。
第宅俱非,颠毛都换,每因节令生嫌。
只万点、官桥夜火,风吹零乱映疏檐。
羡煞邻家岁酒,隔巷春衫。
作者介绍 杨万里简介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

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陈维崧访冒襄,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冒襄派徐紫云(云郎)伴读。

康熙元年(1662年),陈维崧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岁。

关键词解释

  • 后堂

    读音:hòu táng

    繁体字:後堂

    意思:(后堂,后堂)

     1.犹后宫。后妃的居室。
      ▶汉·刘向《九叹•愍命》:“逐下祑于后堂兮,迎宓妃于伊·雒。”
      ▶《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遂

  • 弟妹

    读音:dì mèi

    繁体字:弟妹

    英语:(informal) younger brother\'s wife; sister-in-law

    意思:
     1.弟弟和妹妹。
      ▶《北史•崔亮传

  • 当初

    读音:dāng chū

    繁体字:噹初

    短语:那时 当年 其时

    英语:originally

    意思:(当初,当初)
    起初;过去。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滱水

  • 记得

    读音:jì de

    繁体字:記得

    短语:记 饮水思源

    英语:to remember

    意思:(记得,记得)
    想得起来;未忘。
      ▶晋·无名氏《休洗红》诗之一:“休

  • 团圞

    读音:tuán luán

    繁体字:團圞

    意思:(团圞,团圞)

     1.团栾。圆貌。
      ▶前蜀·牛希济《生查子》词:“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圞意。”
      ▶元·曾瑞《醉花阴•怀离》套曲:“明滴熘参儿相搀,剔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