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缘识》 细月衔山似钩,先陈踪迹问瀛洲。

细月衔山似钩,先陈踪迹问瀛洲。

意思:细月衔山似钩,先陈述踪迹问瀛洲。

出自作者[宋]宋太宗的《缘识》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月亮为题材,描绘了月夜的美丽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无拘无束的向往。 首句“细月衔山似钩”,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月夜的景象。月亮弯弯,如同衔在山尖上的钩子,形象生动,给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感觉。诗人通过这样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神秘而美丽的月夜世界。 “先陈踪迹问瀛洲”一句,诗人似乎在回忆过去的事情,询问瀛洲的情况。这里的“踪迹”和“问瀛洲”都带有一种追忆和思考的意味,让人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绪。 “从来万劫垂名在”一句,诗人表达了对永恒的追求。这里的“万劫”指的是无尽的岁月,而“垂名在”则表达了诗人对名声和荣誉的追求。诗人似乎在告诉读者,无论时间如何流逝,他的名字都将永远流传下去。 最后一句“王母行天得自由”,诗人以神话中的王母娘娘为喻,表达了对自由和无拘无束的向往。这里的“行天”象征着自由和无边界,而“得自由”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自由的渴望。 整首诗以月亮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它不仅描绘了美丽的月夜景象,也表达了对自由和无拘无束的向往,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细月衔山似钩,先陈踪迹问瀛洲。
从来万劫垂名在,王母行天得自由。

关键词解释

  • 踪迹

    解释

    踪迹 zōngjì

    [trace;track;footprint;vestige] 行动所留下可觉察的形迹

    不留踪迹

    诡踪迹。——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