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宫词》 炉炭灺消香兽暖,独拈香箸拨红灰。

炉炭灺消香兽暖,独拈香箸拨红灰。

意思:炉里的炭烬消香兽温暖,只有拈香筷子拨红灰。

出自作者[宋]王珪的《宫词》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雪晴鳷鹊楼边月,风落昭阳殿后梅》,它是一首描绘冬日景象和情感表达的诗。 首句“雪晴鳷鹊楼边月”描绘了雪后初晴时,月亮高悬在鳷鹊楼边的景象。鳷鹊楼是古代宫殿名,这里用作代指宫殿,这句诗描绘了雪后月色的清冷和空旷,给人一种宁静而庄重的感觉。 第二句“风落昭阳殿后梅”则描绘了风后落梅的景象,昭阳殿是汉代宫殿名,这里用作代指宫殿,这句诗描绘了梅花在风中飘落,给人一种凄美而孤寂的感觉。 接下来的两句“炉炭灺消香兽暖,独拈香箸拨红灰”则描绘了室内景象和人物动作。炉炭燃烧着,香炉中的香料逐渐消散,暖炉也变得温暖起来。而主人公则独自拈起香箸拨动炉灰,这似乎暗示着一种孤独和寂寥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描绘冬日的景象和人物动作,表达了一种孤寂、宁静的情感。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和留恋之情。整首诗的意境深远,语言简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富有情感和意境的诗,通过描绘冬日景象和人物动作,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和留恋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雪晴鳷鹊楼边月,风落昭阳殿后梅。
炉炭灺消香兽暖,独拈香箸拨红灰。
作者介绍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

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拜参知政事。熙宁九年(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丰六年(1083年),封郇国公。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

关键词解释

  • 拈香

    读音:niān xiāng

    繁体字:拈香

    英语:burn joss sticks

    意思:撮香焚烧以敬神佛。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事始二》:“然行香事,按《南山钞》云:‘此仪自道安法师布置。

  • 炉炭

    读音:lú tàn

    繁体字:爐炭

    意思:(参见炉炭,鑪炭)

    解释:1.炉中的炭火。

    造句:

  • 香兽

    读音:xiāng shòu

    繁体字:香獸

    意思:(香兽,香兽)

     1.《晋书•外戚传•羊琇》:“琇性豪侈,费用无复齐限,而屑炭和作兽形以温酒,洛下豪贵咸竞效之。”后遂以“香兽”指用炭屑匀和香料制成的兽形的炭。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