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禁火》 火禁开何晚,春芳半已凋。

火禁开何晚,春芳半已凋。

意思:火禁开什么晚,春芳半已凋谢。

出自作者[宋]欧阳修的《禁火》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火禁开何晚,春芳半已凋》。从标题可以看出,这首诗是在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迟来的感慨。 首联“火禁开何晚,春芳半已凋”,诗人以一种期待和失望的矛盾情绪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这里的“火禁开”指的是解除冬季的禁令,让春天得以来临,但“何晚”二字却表达了作者对春天来得稍迟的遗憾。而“春芳半已凋”则表达了春天已经过去一半,花木已经开始凋零,暗示时间的流逝和春天的短暂。 颔联“柳风兼絮坠,榆雨带钱飘”,诗人用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春天的风和雨。柳絮随风而舞,榆钱随风而落,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而又稍纵即逝的氛围。 颈联“泪翦兰膏尽,弦亏桂魄消”,诗人运用了典故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这里,“泪剪兰膏”象征着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弦亏桂魄”则象征着对美好事物无法挽留的遗憾。 尾联“祓兰流水曲,游禊一相招”,诗人描绘了参加祓禊的场景,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命的珍视。祓禊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祭祀活动,诗人通过描绘这个场景,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春天的喜爱。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以及对生命的珍视和热爱。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使得诗歌的表达更加生动和深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火禁开何晚,春芳半已凋。
柳风兼絮坠,榆雨带钱飘。
泪翦兰膏尽,弦亏桂魄消。
祓兰流水曲,游禊一相招。
作者介绍 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关键词解释

  • 春芳

    读音:chūn fāng

    繁体字:春芳

    英语:Xuan Phuong

    意思:
     1.春天的花草。
      ▶三国·魏·应璩《与从弟君苗君胄书》:“结春芳以崇佩,折若华以翳日。”
      ▶

  • 火禁

    读音:huǒ jìn

    繁体字:火禁

    意思:
     1.防火的禁令。
      ▶《周礼•秋官•司烜氏》:“中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
      ▶郑玄注:“为季春将出火也。火禁,谓用火之处及备风燥者。”
      ▶《宋史•

  • 晚春

    读音:wǎn chūn

    繁体字:晚春

    意思:春季的最后一个月。现指农历三月。
      ▶《诗•周颂•臣工》“维莫之春”汉·郑玄笺:“周之季春,于夏为孟春。诸侯朝周之春,故晚春遣之。”
      ▶唐·杜荀鹤《登城有作》诗:“上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