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依韵和元参政喜雨四首》 年年睿泽沾群物,愧未酬恩鬓已秋。

年年睿泽沾群物,愧未酬恩鬓已秋。

意思:年年睿泽沾万物,愧未酬恩鬓已秋。

出自作者[宋]王珪的《依韵和元参政喜雨四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紫殿宵祈感圣忧,玉毫曾降梵王州》是一首对佛法的赞美和感恩之情的表达。它描绘了佛法无边的场景,以及佛陀慈悲为怀的精神。 首联“紫殿宵祈感圣忧,玉毫曾降梵王州。”描绘了诗人深夜在紫禁城祈祷,感受到佛陀的关怀和忧虑。而佛陀的慈悲之光曾经降临在梵王州,象征着佛法的普照和恩泽。 颔联“慈深三界云常聚,法遍诸天雨自流。”描绘了佛法的广大和深邃,佛陀的慈悲如同三界云常聚,法音遍及诸天,如同雨水自流。这里用云和雨的形象来比喻佛法的广大和深远,形象生动。 颈联“袯襫趁耕皆帝力,污邪满载为民求。”描绘了佛陀的恩泽在人间的影响力。在佛陀的帮助下,农民们能够顺利耕种,污邪之地也得到了治理,为百姓谋求福祉。这里用“袯襫趁耕”形象地描绘了农民们因为佛法而得到的好处,体现了佛陀对众生的关怀。 尾联“年年睿泽沾群物,愧未酬恩鬓已秋。”表达了诗人对佛陀恩泽的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未能回报佛陀恩情的心境。诗人感到自己已经年老,但仍然感到自己未能回报佛陀的恩情,心中充满了愧疚和感激。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敬仰和感激之情,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佛法的广大和深邃,以及佛陀的慈悲和恩泽。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紫殿宵祈感圣忧,玉毫曾降梵王州。
慈深三界云常聚,法遍诸天雨自流。
袯襫趁耕皆帝力,污邪满载为民求。
年年睿泽沾群物,愧未酬恩鬓已秋。
作者介绍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

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拜参知政事。熙宁九年(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丰六年(1083年),封郇国公。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

关键词解释

  • 年年

    读音:nián nián

    繁体字:年年

    意思:每年。
      ▶《宋书•礼志二》:“成帝时,中宫亦年年拜陵,议者以为非礼。”
      ▶元·陆仁《题金陵》诗:“忘情只有龙河柳,烟雨年年换旧条。”
      ▶清·纳兰性德《卜

  • 睿泽

    读音:ruì zé

    繁体字:睿澤

    意思:(睿泽,睿泽)
    皇帝的恩泽。
      ▶唐·刘禹锡《代谢贷钱物表》:“天光下济,睿泽曲流。衔恩未酬,居宠弥惧。”
      ▶宋·岳飞《谢讲和赦表》:“念此艰难之久,姑从和好之宜。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