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题赵西里诗卷二首》 不向莺边击宝鞍,海门东畔把鱼竿。

不向莺边击宝鞍,海门东畔把鱼竿。

意思:不向莺边境袭击宝鞍,海门东畔把鱼竿。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题赵西里诗卷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不向莺边击宝鞍,海门东畔把鱼竿》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首联“不向莺边击宝鞍,海门东畔把鱼竿”,诗人表达了自己不再在莺声中击鞍,而是选择到海门东畔去钓鱼,这表现出他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颔联“无蒲萄酒博太守,有竹枝歌传小蛮”,诗人用典,以“蒲萄酒”和“小蛮”的竹枝歌来表达对太守的羡慕和对当地生活的赞美。这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颈联“到处名山留屐齿,看来元气在毫端”,诗人表达了对名山大川的热爱,他愿意在名山大川上留下自己的屐齿,也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敬畏之情。同时,他也看到了自然的元气,即自然界的生机勃勃,这表现出他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尊重。 尾联“绣娃辛苦描新样,肯信春风放牡丹”,诗人用“绣娃”来比喻勤劳的人们,他们辛苦地描绘出新的样式,这表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努力和追求。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春天的信任,他相信春天会带来美好的事物,包括牡丹等花卉。这再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努力和追求。这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读来让人深受感动和启发。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不向莺边击宝鞍,海门东畔把鱼竿。
无蒲萄酒博太守,有竹枝歌传小蛮。
到处名山留屐齿,看来元气在毫端。
绣娃辛苦描新样,肯信春风放牡丹。
作者介绍 文同简介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海门

    读音:hǎi mén

    繁体字:海門

    英语:sea gate

    意思:(海门,海门)
    海口。内河通海之处。
      ▶唐·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宋·

  • 鱼竿

    读音:yú gān

    繁体字:魚竿

    英语:fishing rod

    意思:(鱼竿,鱼竿)
    亦作“鱼杆”。
     钓竿。
      ▶唐·杜甫《遣闷呈严公二十韵》:“白水鱼竿客,清秋鹤髮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