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咏雪》 野林缥缈苦难状,庭树鲜妍疑可摘。

野林缥缈苦难状,庭树鲜妍疑可摘。

意思:野树林缥缈苦难情况,庭树鲜妍怀疑可摘。

出自作者[宋]曾巩的《咏雪》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严冬大雪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严严层冰塞川泽,汹汹北风鸣木石。”描绘了严冬时节,层层冰雪阻塞了河流,凶猛的北风吹响树木和石头。这一联通过冰雪和北风两个元素,勾勒出了冬季的寒冷和肃杀氛围。 颔联“黄云半夜满千里,大雪平明深一尺。”进一步描绘了大雪纷飞的景象,黄云漫天,大雪在早晨已经深达一尺。这一联通过色彩和数量的描绘,使得大雪的形象更加鲜明。 颈联“两仪混合去纤间,万类韬藏绝尘迹。”描述了大雪覆盖下,世界仿佛被混沌笼罩,万物都隐藏起来,没有一丝尘埃。这一联通过夸张和比喻的手法,强调了冬季的沉寂和神秘。 接下来几联,诗人分别描绘了蛟龙、江海、野林、庭树等景象,通过对比和映衬,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开阔和深远。同时,诗人也通过描绘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尾联“何当仰见白日照,坐看先从沙际释。”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向往和对冰雪消融的期待。这一联通过与首联的呼应,使得整首诗的结构更加完整。 整首诗通过对冬季大雪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感慨。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春天向往的表达,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严严层冰塞川泽,汹汹北风鸣木石。
黄云半夜满千里,大雪平明深一尺。
两仪混合去纤间,万类韬藏绝尘迹。
蛟龙岌起抱峦冈,江海横奔控阡陌。
野林缥缈苦难状,庭树鲜妍疑可摘。
开门更觉山市静,散帙偏宜纸窗白。
精光荡射遍岩谷,气象峥嵘见松柏。
少年登望就台观,壮士衡凌向砂碛。
饥鼯嗥卧伏牙爪,猎隼飞拿矜羽翮。
茅檐客聚满幽缶,桑径人行没双屐。
高堂暖热厌罗绮,环堵萧条尚絺綌。
何当仰见白日照,坐看先从沙际释。
渐涵沟畎兆丰富,洗濯闾阎消瘴疫
作者介绍 曾巩简介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宁五年(1072)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六年(1083),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关键词解释

  • 野林

    读音:yě lín

    繁体字:野林

    意思:指野外的树林。
      ▶宋·曾巩《拟岘臺记》:“其外连山高陵,野林荒墟,远近高下,壮大闳廓,怪奇可喜之观,环抚之东南者,可坐而见也。”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谷一•雀麦》﹝集

  • 鲜妍

    读音:xiān yán

    繁体字:鮮妍

    英语:vivid

    意思:(鲜妍,鲜妍)
    鲜艷美好。
      ▶唐·元稹《梦游春七十韵》:“鲜妍脂粉薄,暗淡衣裳故。”
      ▶明·蒋一葵《长安客话•

  • 缥缈

    读音:piāo miǎo

    繁体字:縹緲

    英语:dimly discernible; misty

    意思:(缥缈,缥缈)
    亦作“缥眇”。亦作“缥渺”。
     
     1.高远隐约貌。

  • 苦难

    读音:kǔ nàn

    繁体字:苦難

    短语:苦 灾难 痛楚 切肤之痛 痛苦 苦楚 苦痛

    英语:(n) suffering

    意思:(苦难,苦难)

     1.苦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