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解释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孙子荆 年少时,欲隐。语 王武子 ‘当枕石漱流’,误曰‘漱石枕流’。 王 曰:‘流可枕,石可漱乎?’ 孙 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礪其齿。’”后以“漱石枕流”形容隐居生活。 明 黄瑜 《双槐岁钞·诗歌纯粹》:“悠悠我思,漱石枕流,远行高蹈,虽逸其身,而悖於道。” 清 张潮 《<坚
读音:shù shí
繁体字:漱石
意思: 1.沖刷巖石。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沁水》:“其水沿波漱石,漰涧八丈,环涛毂转,西南流入于沁水。” 2.谓闲居;隐居。 ▶明徐霖《
读音:yǎng hào
繁体字:養浩
意思:(养浩,养浩)谓培养本有的浩然正气。语本《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在干之姤,匿景藏光,嘉遁养浩,韬韫儒墨。”
读音:zhěn liú
繁体字:枕流
意思: 1.靠近水流。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三》:“黄鹄山东北对夏口城,魏·黄初二年,孙权所筑也。依山傍江,开势明远,凭墉藉阻,高观枕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