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内兄周谊还江上》 忆奉纶音趋赴朝,曾烦远送过枫桥。

忆奉纶音趋赴朝,曾烦远送过枫桥。

意思:忆奉圣旨赶赴朝廷,曾经麻烦远送过枫桥。

出自作者[明]高启的《送内兄周谊还江上》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深情厚意的角度,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首句“忆奉纶音趋赴朝,曾烦远送过枫桥”,描绘了作者回忆过去的情景,当时他奉命跟随皇帝的纶音前去朝会,友人远送他过枫桥。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和对友人的感激之情。 “云山方恨成睽阻,雪夜俄来件寂寥”两句,表达了离别时的遗憾和孤独感。作者对友人说,云山之间的分别让他感到遗憾,而雪夜的寂寥更让他感到孤独。 “吴苑疏钟沉晚树,楚江归雁逐寒潮”两句,描绘了离别时的场景和环境。作者用“吴苑”和“楚江”两个地方,表达了离别的地点和环境,而“疏钟”和“归雁”则表达了离别的氛围和作者内心的情感。 最后,“情亲海内如君少,敢惜离魂为一销”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和依依不舍之情。作者说,海内的人情之深,像他这样的并不多见,但他仍然愿意为了友情而离开。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不舍之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和依依不舍之情。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追求,具有一定的哲理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忆奉纶音趋赴朝,曾烦远送过枫桥。
云山方恨成睽阻,雪夜俄来件寂寥。
吴苑疏钟沉晚树,楚江归雁逐寒潮。
情亲海内如君少,敢惜离魂为一销。
作者介绍 高启简介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唐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

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著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关键词解释

  • 枫桥

    读音:fēng qiáo

    繁体字:楓橋

    意思:(枫桥,枫桥)
    桥名。在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外寒山寺附近。本称封桥,因唐·张继《枫桥夜泊》诗而相沿作枫桥。
      ▶唐·张祜《枫桥》诗:“唯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疏雨过枫桥。”<

  • 纶音

    读音:lún yīn

    繁体字:綸音

    英语:imperial edict

    意思:(纶音,纶音)
    犹纶言。帝王的诏令。
      ▶唐·刘禹锡《谢赐冬衣表》:“三军挟纩,俯听纶音,九月授衣,载驰天使

  • 趋赴

    读音:qū fù

    繁体字:趨赴

    意思:(趋赴,趋赴)

     1.奔赴;前往。
      ▶唐·柳宗元《柳州谢上表》:“臣前岁以久停官秩,去年蒙圣恩除替,便欲裂裳裹足,趍赴京师。”
      ▶《西湖佳话•断桥情迹》: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