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宫词》 十二楚山何处是,御楼曾见两三峰。

十二楚山何处是,御楼曾见两三峰。

意思:十二楚山何处是,登楼看见两个三峰。

出自作者[宋]王珪的《宫词》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春心滴破花边漏,晓梦敲回禁里钟》。从字面上看,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心境和清晨的梦境,同时也表达了对宫廷山峰的怀念。 首句“春心滴破花边漏”,诗人以春心形容春天的心境,表达出一种温柔、细腻的情感。滴破花边漏,这里的“漏”字运用了古代汉语的使动用法,意思是春天的情感如滴漏般慢慢渗透,表达出一种细腻而微妙的情感变化。 第二句“晓梦敲回禁里钟”,诗人用梦境和钟声来描绘清晨的开始,表现出一种朦胧而美好的情感。晓梦敲回禁里钟,这里的禁里钟声不仅是一种时间的标志,更是一种情感的象征,象征着梦中的美好和温馨。 第三句“十二楚山何处是”,诗人开始转向对外部世界的思考,通过询问十二楚山何处是,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向往和追求。楚山,泛指江南的山,这里也暗喻诗人的故乡。 最后一句“御楼曾见两三峰”,诗人通过回忆在宫廷所见的山峰,进一步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向往和怀念。御楼是宫廷的楼阁,诗人曾经在那里看到过两三座山峰,这不仅是一种美好的回忆,更是一种对自然美的欣赏和赞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春天的心境、清晨的梦境以及对自然山水的向往和怀念。整首诗情感细腻,语言优美,是一首富有诗意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春心滴破花边漏,晓梦敲回禁里钟。
十二楚山何处是,御楼曾见两三峰。
作者介绍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

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拜参知政事。熙宁九年(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丰六年(1083年),封郇国公。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

关键词解释

  • 楚山

    读音:chǔ shān

    繁体字:楚山

    意思:
     1.山名。即荆山。在湖北省西部,武当山东南,汉江西岸。有抱玉巖,相传春秋·楚人卞和得璞玉于此。
      ▶《文选•颜延之<北使洛>诗》:“振楫发吴州,秣马陵楚山。”

  • 两三

    读音:liǎng sān

    繁体字:兩三

    意思:(两三,两三)
    几个。表示少量。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九•相逢行》:“兄弟两三人,中子为侍郎。”
      ▶唐·皎然《舟行怀阎士和》诗:“相思一日在孤舟,空见归云

  • 何处

    读音:hé chǔ

    繁体字:何處

    英语:where

    意思:(何处,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
      ▶《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唐·王昌龄《梁苑》诗:“万乘

  • 十二

    读音:shí èr

    繁体字:十二

    意思:
     1.十分之二。
      ▶《史记•高祖本纪》:“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县隔千里之外,齐得十二焉。”
      ▶裴骃集解引苏林曰:“十二,得十中之二。”
     
     

  • 三峰

    读音:sān fēng

    繁体字:三峰

    意思:
     1.三山峰。指华山之莲花、毛女、松桧三山峰。
      ▶唐·陶翰《望太华赠卢司仓》诗:“行吏到西华,乃观三峰壮。”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摺:“泪添九曲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