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池上作 西溪、南潭皆池中胜处也。》 洛阳冠盖自相索,谁肯来此同抽簪?

洛阳冠盖自相索,谁肯来此同抽簪?

意思:洛阳冠是自相索,谁愿意来这同抽插?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池上作 西溪、南潭皆池中胜处也。》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通过对西溪景色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内心的宁静。 首联“西溪风生竹森森,南潭萍开水沉沉”描绘了西溪的竹林茂密,潭水清澈,给人一种清幽的感觉。颔联“丛翠万竿湘岸色,空碧一泊松江心”则进一步描绘了竹林的翠绿和江水的碧绿,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颈联“浦派萦回误远近,桥岛向背迷窥临”则描绘了西溪的江河湖泊,给人一种广阔和神秘的感觉。 在描绘景色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泛然独游邈然坐,坐念行心思古今”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独自游荡时的思考和内心的孤独感。而“岂如白翁退老地,树高竹密池塘深”则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厌倦。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具有一定的哲理意义。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生活的热爱,具有一定的哲理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西溪风生竹森森,南潭萍开水沉沉。
丛翠万竿湘岸色,空碧一泊松江心。
浦派萦回误远近,桥岛向背迷窥临。
澄澜方丈若万顷,倒影咫尺如千寻。
泛然独游邈然坐,坐念行心思古今。
菟裘不闻有泉沼,西河亦恐无云林。
岂如白翁退老地,树高竹密池塘深。
华亭双鹤白矫矫,太湖四石青岑岑。
眼前尽日更无客,膝上此时唯有琴。
洛阳冠盖自相索,谁肯来此同抽簪?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冠盖

    读音:guān gài

    繁体字:冠蓋

    英语:official hats and canopies; officials

    意思:(冠盖,冠盖)

     1.泛指官员的冠服和车乘。冠,礼帽;盖,车

  • 洛阳

    读音:luò yáng

    繁体字:洛陽

    英语:loyang

    意思:(洛阳,洛阳)
    牡丹的别称。因唐·宋时洛阳盛产牡丹,故称。
      ▶明徐渭《牡丹赋》:“何名花之盛美,称洛阳为无双,东青州而南

  • 自相

    读音:zì xiāng

    繁体字:自相

    意思:I
    相互。
       ▶《后汉书•党锢传•范滂》:“君为人臣,不惟忠国,而造部党,自相褒举,评论朝廷,虚构无端,诸所谋结,并欲何为?”
       ▶《二刻拍案惊奇》卷四:“两

  • 抽簪

    读音:chōu zān

    繁体字:抽簪

    意思:谓弃官引退。古时作官的人须束髮整冠,用簪连冠于髮,故称引退为“抽簪”。
      ▶《文选•沈约<应诏乐游苑饯吕僧珍诗>》:“将陪告成礼,待此未抽簪。”
      ▶李善注引钟会《遗荣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