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友人南下》 如吊湘累搴香若,秋江斜日驻兰桡。

如吊湘累搴香若,秋江斜日驻兰桡。

意思:如吊湘累掀开香如果,秋江斜日驻兰桡。

出自作者[宋]欧阳修的《送友人南下》

全文赏析

这首诗《河桥别柳减春条,隔浦挐音听已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河桥别离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 首联“河桥别柳减春条,隔浦挐音听已遥”,诗人以柳树为引子,描绘了河桥分别的场景。柳树在春天时枝繁叶茂,而现在却只剩下稀疏的枝条,春天的美景也随之消逝。诗人通过描绘柳树的凋零,暗示了离别的伤感。而“隔浦挐音”则表达了离别的人在河桥上依依惜别的场景,听到的只是远处的离别之声,却无法相见。 颔联“千里羹蓴夸敌酪,满池滮稻欲鸣蜩”,诗人描绘了故乡的美食和丰收的景象。羹蓴是故乡的美食,而现在却只能用它来慰藉离别之人的心,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满池的稻谷即将成熟,稻谷在风中摇曳,仿佛在诉说着丰收的喜悦。 颈联“东风楚岸神灵雨,残月吴波上下潮”,诗人描绘了故乡的天气和风景。东风轻拂,神灵赐雨,这正是故乡的风光。而残月和吴波上下潮的景象,则表达了离别的人对故乡的眷恋和不舍。 尾联“如吊湘累搴香若,秋江斜日驻兰桡”,诗人以屈原自比,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像屈原一样,为故乡做出贡献。而秋江斜日和兰桡的景象,则表达了离别的人对故乡的眷恋和不舍之情。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河桥别离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同时,诗人通过对故乡美食和风光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不舍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河桥别柳减春条,隔浦挐音听已遥。
千里羹蓴夸敌酪,满池滮稻欲鸣蜩。
东风楚岸神灵雨,残月吴波上下潮。
如吊湘累搴香若,秋江斜日驻兰桡。
作者介绍 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关键词解释

  • 湘累

    读音:xiāng lèi

    繁体字:湘纍

    意思:(参见湘纍)
    见“湘纍”。

    解释:1.见\"湘累\"。

    详细释义:累,冤死的人。屈原投湘江自绝,故称为『湘累』

  • 兰桡

    读音:lán náo

    繁体字:蘭橈

    意思:(兰桡,兰桡)
    小舟的美称。
      ▶唐太宗《帝京篇》之六:“飞盖去芳园,兰桡游翠渚。”
      ▶元·萨都剌《寄朱舜咨王伯循了即休》诗:“木落淮南秋,兰桡泊瓜渚。”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