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指非知月,忘筌是得鱼。
意思:指向不知道月亮,忘记筌是得到鱼。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和李澧州题韦开州经藏诗》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关于佛教禅理的深刻见解,表达了对于智慧和真理的追求和领悟。
首句“既悟莲花藏,须遗贝叶书”中,“莲花藏”是佛教中的一种象征,代表着众生的本性清净无染,如同莲花藏于水中,含苞待放。而“贝叶书”则是指佛经,代表着智慧和真理。这两句诗表达了悟真理之后,需要用智慧去解读佛经,以获得更深的理解和领悟。
第二句“菩提无处所,文字本空虚”进一步阐述了真理的无处不在,但又超越文字的描述。菩提是佛教中的觉悟,是无处不在的真理,而文字只是对它的描述和记录,本身是无实体的。
接下来的两句“观指非知月,忘筌是得鱼”则运用了生动的比喻,阐述了如何从文字和表象中跳出来,看到事物的本质。这里,“观指”和“知月”形成对比,“指”指的是观察事物的表面,“月”则是隐藏在表面之下的真实。而“忘筌”和“得鱼”则表达了忘却表象,找到真实的重要性。
最后一句“闻君登彼岸,舍筏复何如?”中的“登彼岸”是佛教中的象征,代表着解脱生死,到达涅槃的境界。而“舍筏”则表达了放下过去的工具和方法,找到新的方法和路径,到达彼岸。整句诗表达了对于修行者来说,如何放下过去的错误方法,找到新的路径以达到真理彼岸的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对于佛教禅理的深刻理解,强调了超越文字表象,找到真实的重要性,以及放下过去的错误方法,找到新的路径以达到真理彼岸的思考。这不仅是对修行者的启示,也是对所有寻求真理的人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