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槎远引神仙客,万里清风上海涛。
意思:乘木筏远引神仙客,万里清风上海涛。
出自作者[宋]苏轼的《观湖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海涛》是一首描绘海上景象的诗,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宗教意味。
首先,诗的开头“乘槎远引神仙客,万里清风上海涛”,就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诗人以乘槎远引的神仙客比喻自己,表达出一种追求自由、超越尘世的思想。而“万里清风”和“海涛”则形象地描绘了海上无边的广阔和浩渺,为整首诗定下了壮丽的基调。
“回首不知沙界小,飘衣犹觉色尘高”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尘世小得如沙界一般的淡然态度,更向往那无边无际的海天一色之境。这种境界,既是对现实的超越,也是对精神的升华。
“须弥有顶低垂日,兜率无根下戴鳌”两句,运用佛教典故,描绘了海上世界的奇妙景象。须弥山有顶可容太阳落下,而兜率天宫则无根基能负载海龟。这种奇幻的描绘,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意象和内涵。
“释梵茫然齐劫火,飞云不觉醉陶陶”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佛教中生死轮回、劫火焚烧等观念的理解和感悟。在海上世界中,释梵众生和云朵自在逍遥,各自陶醉,诗人以此表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自在逍遥的精神境界。
最后,“朝阳照水红光开,玉涛银浪相徘徊。山分宿雾尽宽远,云驾高风驰送来”等句,描绘了海上日出的美景,以及海浪、云雾等自然景象。这些景象既是对前文所述奇幻世界的补充和丰富,也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整首诗以海上世界为背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奇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超越、奇幻、逍遥等主题的追求和理解。同时,诗歌也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宗教意味,引导读者对人生、世界、自由等课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