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答梦得闻蝉见寄》 听罢无他计,相思又一篇。

听罢无他计,相思又一篇。

意思:听结束没有别的计划,相思又一篇。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答梦得闻蝉见寄》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以一种深情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 首句“开缄思浩然,独咏晚风前。”表达了作者打开信件的那一刻,思绪如江海般浩渺,他独自在晚风中吟咏,仿佛能感受到信中蕴含的情感和故事。这里的“咏”字,不仅描绘了作者独自吟诗的场景,也暗示了作者对信件内容的期待和渴望。 “人貌非前日,蝉声似去年。”这两句诗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物的改变。作者发现,人的容貌已经不同于往日,但蝉的叫声却还像去年一样。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流转。同时,这也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槐花新雨后,柳影欲秋天。”这两句诗描绘了作者所处环境的变迁。新雨过后,槐花盛开,柳树的影子在秋天即将来临的时候显得更加浓密。这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季节更替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思考。 最后,“听罢无他计,相思又一篇。”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听完信件后的情感。他听完了信,却没有找到任何解决相思之苦的方法,只能再次陷入相思之中。这里的“无他计”和“相思又一篇”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突出了作者对相思之苦的无奈和无助。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和情感的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是一首值得品读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开缄思浩然,独咏晚风前。
人貌非前日,蝉声似去年。
槐花新雨后,柳影欲秋天。
听罢无他计,相思又一篇。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相思

    读音:xiāng sī

    繁体字:相思

    英语:love knot

    意思:
     1.彼此想念。后多指男女相悦而无法接近所引起的想念。
      ▶汉·苏武《留别妻》诗:“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 无他

    亦作“ 无它 ”。亦作“ 无佗 ”。1.没有别的。《孟子·告子上》:“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则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下》:“此无也,与民同乐也。” 金 元好问 《内相文献杨公神道碑铭》:“圣人之道无它,至诚而已。”
    (2).犹无恙;无害。《后汉书·隗嚣传》:“若束手自诣,父子相见,保无佗也。”《后汉书·马援传》:“ 援 閒至 河内 ,过存 伯春 ,见其
  • 计相

    读音:jì xiāng

    繁体字:計相

    意思:(计相,计相)
    汉·张苍善算,以列侯居相府,领郡国上计,谓之计相。
      ▶唐代称拜相的计臣为计相。
      ▶宋代以称三司使。
      ▶《史记•张丞相列传》:“迁为

  • 一篇

    读音:yī piān

    繁体字:一篇

    意思:
     1.古时文字皆着之于竹简,用牛皮编串如册,是为一篇。后因称首尾完整的文字为一篇。
      ▶《墨子•明鬼下》:“圣人一尺之帛,一篇之书。”
      ▶汉·王充《论衡•本性》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