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高士咏·陶征君》 吾重陶渊明,达生知止足。

吾重陶渊明,达生知止足。

意思:我重陶渊明,达生知止知足。

出自作者[唐]吴筠的《高士咏·陶征君》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陶渊明为题材,表达了对陶渊明的敬重和对生活的理解。 首句“吾重陶渊明,达生知止足。”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的看重,他赞赏陶渊明能够通达地理解生活,知道适可而止,不过分追求物质上的满足。这体现了陶渊明的人生哲学,即知足常乐,不过度索求。 “怡情在樽酒,此外无所欲。彭泽非我荣,折腰信为辱。”这几句表达了陶渊明对生活的态度,他只追求在酒和舒适的环境中寻找乐趣,不追求额外的欲望。即使在彭泽这个地方,他也不会因为荣誉而屈服于他人,他宁愿选择回归田园生活,保持自己的尊严。 “归来北窗下,复采东篱菊。”这两句描绘了陶渊明回归田园后的生活,他回到北窗下,再次采摘东篱下的菊花。这表现了陶渊明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他愿意在自然中寻找生活的乐趣,享受田园生活。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的敬仰和对生活的理解,同时也展示了陶渊明的生活哲学和人格魅力。诗人通过这首诗,向读者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吾重陶渊明,达生知止足。
怡情在樽酒,此外无所欲。
彭泽非我荣,折腰信为辱。
归来北窗下,复采东篱菊。

关键词解释

  • 陶渊明

    解释

    陶渊明 Táo Yuānmíng

    [Tao Yuanming] (365—427) 东晋文学家、诗人。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曾为江州祭酒、镇江参军,后任彭泽令。因不满当时官员的腐败而去职,归隐田园,至死不仕

  • 达生

    引用解释

    《庄子·达生》:“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 郭象 注:“生之所无以为者,分外物也。”后因以“达生”指参透人生、不受世事牵累的处世态度。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素怯懦者,欲其观古人之达生委命,彊毅正直,立言必信,求福不回,勃然奋厉,不可恐慑也。” 唐 吴筠 《高士咏·陶徵君》:“吾重 陶渊明 ,达生知止足。” 清

  • 明达

    读音:míng dá

    繁体字:明達

    英语:sensible; understanding

    意思:(明达,明达)

     1.对事理有明确透彻的认识;通达。
      ▶《鹖冠子•道端》:“圣

  • 生知

    读音:shēng zhī

    繁体字:生知

    意思:谓不待学而知之。语本《论语•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
      ▶晋·葛洪《抱朴子•勖学》:“人理之旷,道德之远,阴阳之变,鬼神之情,缅邈玄奥,诚难生知。”
      ▶宋·王禹偁

  • 止足

    引用解释

    谓凡事知止知足,不要贪得无厌。语出《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汉书·隽疏于薛等传赞》:“ 疏广 行止足之计,免辱殆之絫。” 唐 白居易 《自宾客迁太子少傅分司》诗:“诚合知止足,岂宜更贪饕?”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三》:“人若存一止足之心,则贫贱而衣食粗足,可以止矣。” 严复 《论世变之亟》:“物不足则必争,而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