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酬邢端公济春日苏台有呈袁州李使君…辛阳王》 营道知止足,饰躬无缁磷。

营道知止足,饰躬无缁磷。

意思:营道知止知足,装饰自己没有黑磷。

出自作者[唐]皎然的《酬邢端公济春日苏台有呈袁州李使君…辛阳王》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借对柳色莺声、宜春守赏南湖的描写,来表达自己对于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贤出世理想的追求。 首联“大贤当佐世,尧时难退身。如何丹霄侣,却在沧江滨”,直接点明主题,表达了作者对于出世和入世的矛盾和纠结。作者认为像大贤一样的人才应该辅佐世道,但在尧的时代,这种出世的机会很难得到,因此作者对于自己不能参与世事感到无奈和遗憾。然而,同时作者也表达了对丹霄侣(即归隐生活)的向往,因为这种生活可以让他远离尘世的纷扰,过上宁静的生活。 颔联“柳色变又遍,莺声闻亦频。赖逢宜春守,共赏南湖春”,描绘了作者所向往的归隐生活的景象。柳色变又遍,莺声闻亦频,描绘了南湖畔的春色,表达了作者对于春天的喜爱和欣赏。而赖逢宜春守,共赏南湖春,则表达了作者对于能够遇到一位宜春守,一起欣赏南湖春色的期待和向往。 颈联“营道知止足,饰躬无缁磷。家将诗流近,迹与禅僧亲”,则是对归隐生活的一种深入的描绘。作者希望自己能够像营道一样知足常乐,不过度追求物质享受,保持内心的清净和纯洁。同时,他也希望自己的行为能够像禅僧一样,远离世俗的纷扰和污染。 尾联“虽高空王说,不久山中人”,表达了作者对于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贤出世理想的追求。虽然这种生活可能会受到他人的赞美和推崇,但作者仍然愿意做一个山中人,过上宁静、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贤出世理想的追求。通过描绘柳色莺声、宜春守赏南湖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于春天的喜爱和欣赏,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归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大贤当佐世,尧时难退身。
如何丹霄侣,却在沧江滨。
柳色变又遍,莺声闻亦频。
赖逢宜春守,共赏南湖春。
营道知止足,饰躬无缁磷。
家将诗流近,迹与禅僧亲。
放旷临海门,翱翔望云津。
虽高空王说,不久山中人。
作者介绍 皎然简介
皎然(720年-804年),俗姓谢,字清昼,是唐朝著名的诗人、僧人和茶道家。他是中国山水诗创世人谢灵运的后代,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市。皎然一生游学四方,广交名士,自幼喜好佛学和文学,擅长写山水诗。他的诗歌风格清丽脱俗,以描绘山水胜景和描写人物情感为主,具有良好的文学价值。

皎然不仅在文学领域有所成就,也是茶道家和佛学家。他在茶道方面的造诣非常深厚,被誉为“茶圣”,并在《茶经》中总结了自己多年来的茶道心得。此外,他还致力于佛教事业,曾经担任东林寺的净土宗法师,为佛教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关键词解释

  • 营道

    读音:yíng dào

    繁体字:營道

    意思:(营道,营道)
    研习道艺。
      ▶《礼记•儒行》:“儒有合志同方,营道同术。”
      ▶孔颖达疏:“营道同术者,谓经营道艺同齐于术……营道同术,据所习道艺也。”

  • 知止

    读音:zhī zhǐ

    繁体字:知止

    英语:knowing where to stop

    意思:
     1.谓志在达到至善的境地。语本《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

  • 缁磷

    读音:zī lín

    繁体字:緇磷

    意思:(缁磷,缁磷)
    《论语•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
      ▶何晏集解:“孔曰:磷,薄也;涅,可以染皁。言至坚者,磨之而不薄;至白者,染之于涅而不黑。喻君子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