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李弦殿院赴阙》 金门乍入应垂泪,因挂朝衣忆彩衣。

金门乍入应垂泪,因挂朝衣忆彩衣。

意思:金门忽进垂泪,利用挂朝衣回忆彩衣服。

出自作者[宋]范仲淹的《送李弦殿院赴阙》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家乡和过去的回忆的诗,通过对丘园、金门、朝衣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感慨。 首句“霜露丘园不忍违”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如同被霜露覆盖的丘园,美丽而静谧,让人不忍离开。诗人似乎在这里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三年月日速如飞”则是对过去时间的感慨,三年的时光飞逝,如同飞行般的快速,让人感到时间的紧迫和珍贵。这里也暗示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之情,时间越久,怀念越深。 “金门乍入应垂泪”和“因挂朝衣忆彩衣”两句则是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感慨。诗人可能是在金门做官,乍入金门,回忆起过去的种种,不禁泪流满面。而“因挂朝衣忆彩衣”则可能是在想念自己的孩子,回忆起他们还在身边的时候,自己和他们在一起的快乐时光,不禁感慨万千。 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丘园、金门、朝衣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感慨。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霜露丘园不忍违,三年月日速如飞。
金门乍入应垂泪,因挂朝衣忆彩衣。
作者介绍 范仲淹简介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关键词解释

  • 金门

    读音:jīn mén

    繁体字:金門

    英语:Quemoy

    意思:(金门,金门)

     1.见“金马门”。
     
     2.见“金明门”。
     
     3.代指富贵人家。

  • 垂泪

    读音:chuí lèi

    繁体字:垂淚

    英语:weep

    意思:(垂泪,垂泪)
    流泪。
      ▶战国·宋玉《高唐赋》:“愁思无已,叹息垂泪。”
      ▶唐·孟浩然《登万岁楼》诗:“天寒鴈度

  • 彩衣

    读音:cǎi yī

    繁体字:彩衣

    意思:(参见綵衣)

     1.《艺文类聚》卷二十引《列女传》:“昔楚·老莱子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常着五色斑斓衣,为亲取饮。”后因以“彩衣”指孝养父母。
      ▶宋·王禹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