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城傍少年(一作汉宫少年行)》 偶与匈奴逢,曾擒射雕者。

偶与匈奴逢,曾擒射雕者。

意思:偶然与匈奴苏,曾擒获射雕的人。

出自作者[唐]李益的《城傍少年(一作汉宫少年行)》

全文赏析

这首诗《生长边城傍,出身事弓马。少年有胆气,独猎阴山下。偶与匈奴逢,曾擒射雕者。名悬壮士籍,请君少相假。》是一首描绘边疆地区少年英勇事迹和豪迈气概的诗。 首两句“生长边城傍,出身事弓马。”描绘了诗中主人公的成长环境和家庭背景,他是在边城的氛围中长大,自小就对弓箭马术有所了解和掌握。这两句通过描述主人公的生活环境,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充满战斗气息和冒险精神的形象。 接下来的两句“少年有胆气,独猎阴山下。”进一步描绘了主人公的个性特点,他年轻有为,胆识过人,独自一人深入阴山进行狩猎,这种行为展示了他的勇敢和冒险精神。 “偶与匈奴逢,曾擒射雕者。”这一句描述了主人公的一次冒险经历,他偶然遇到了匈奴人,并且成功地擒获了一个射雕的高手。这个情节展示了主人公的英勇和智慧,也增加了诗歌的紧张感和戏剧性。 最后两句“名悬壮士籍,请君少相假。”是对主人公未来的展望和赞美。他的名字已经被列入了勇士的名册之中,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赏。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主人公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边疆少年的英勇事迹和豪迈气概,表达了对勇敢、冒险精神的赞美和对英雄的敬仰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边疆地区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民族精神,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生长边城傍,出身事弓马。
少年有胆气,独猎阴山下。
偶与匈奴逢,曾擒射雕者。
名悬壮士籍,请君少相假。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李益(约750—约830),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关键词解释

  • 匈奴

    读音:xiōng nú

    繁体字:匈奴

    短语:戎 蛮 壮族 犹太 满族 虏 夷 狄 胡

    英语:Hun

    意思:称胡。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
      ▶战国时游牧于

  • 射雕

    读音:shè diāo

    繁体字:射雕

    意思:喻善射。
      ▶《史记•李将军列传》:“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裴骃集解引文颖曰:“雕,鸟也,故使善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