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旦枕戈无怨敌,将朝盛服非公卿。
意思:等到天亮枕戈待旦没有仇敌,将要上朝穿戴不是公卿。
出自作者[宋]张耒的《晓意》
全文赏析
这首诗《城头清角已三奏,树间眠鸠方一鸣》是一首描绘古代战场的诗歌,通过描绘战前的氛围和士兵们的反应,表达了战争的残酷和士兵们的无奈。
首先,诗人通过“城头清角已三奏,树间眠鸠方一鸣”的描述,营造了一种肃杀的气氛。城头的号角声已经重复了三次,这代表着战争即将来临。而树上的斑鸠刚刚鸣叫了一声,预示着天气的变化,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战斗。这种描绘非常生动,让人仿佛置身于战场的边缘,感受到了战争的临近。
接着,“风霜凄紧雁南向”进一步描绘了战场的氛围。风霜凄厉,大雁向南飞去,这代表着严酷的战斗即将来临。而“星河横斜天左倾”则描绘了夜晚的星空,星河横斜,天左倾,给人一种苍茫的感觉,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做准备。
然后,“待旦枕戈无怨敌”表达了士兵们对战斗的决心和无怨无悔的态度。他们枕着武器睡觉,没有任何怨言去面对敌人,这体现了他们的勇敢和坚毅。
然而,“将朝盛服非公卿”这句话则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无奈。士兵们早晨会换上盛装,但这不是因为他们渴望成为公卿(古代高级官员),而是因为他们必须面对战争。这种描述让人感到深深的无奈和悲哀。
最后,“不如衲被蒙头睡,直到东窗海日生”是诗人对战争的无奈和厌倦的表达。他宁愿披上僧侣用的厚实的被褥蒙住头睡觉,直到东窗升起太阳,也不愿意面对战争。这种表达既是对战争的厌恶和厌倦,也是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渴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士兵们的无奈,让人深感同情和感慨。